普车诗词>李绅的诗>宿越州天王寺>

宿越州天王寺,李绅宿越州天王寺全诗,李绅宿越州天王寺古诗,宿越州天王寺翻译,宿越州天王寺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绅

海隅布政惭期月,江上沾巾愧万人。
休按簿书惩黠吏,未齐风俗昧良臣。
壶冰自洁中无玷,镜水非求下见鳞。
清夜佛宫观色相,却归前老更前身。

宿越州天王寺译文

我来到这偏远的海边任职,惭愧于政绩毫无起色,任期将满。面对江上的父老乡亲,我深感惭愧,辜负了大家的期望。我停止了查阅文书,惩治那些狡猾的官吏,但未能匡正风俗,也未能发现贤能之士,实在惭愧。我如同冰壶般洁身自好,内心光明磊落,毫无瑕疵。我像镜子一样清澈,不求映照出水底游动的鱼鳞,只求保持自身的澄澈。在这清静的夜晚,我在天王寺中观看着佛像,感悟着色相的虚幻。回到住所,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过去,又如同经历了一次新生。

宿越州天王寺注释

  • 越州天王寺:在今浙江绍兴。
  • 海隅:海边偏远的地方,指越州。李绅当时任越州刺史。
  • 布政:施行政治。
  • 惭期月:惭愧于任职将满一个月(期月)。期月,一周年。这里是说任职时间不长,但政绩不佳。
  • 沾巾:擦拭眼泪,形容惭愧伤感。
  • 愧万人:对不起越地的百姓。
  • 休按簿书:停止查阅文书。意思是停止处理繁琐的政务。
  • 黠吏:狡猾的官吏。
  • 未齐风俗:没有使风俗纯正。
  • 昧良臣:没有发现贤良的臣子。昧,不明,不识。
  • 壶冰:指用冰块制成的壶,比喻清白廉洁。
  • :污点,瑕疵。
  • 镜水:清澈的湖水,比喻心地光明。
  • 下见鳞:希望(镜子)能照见水底的鱼鳞。比喻不追求细微末节,只求保持自身的纯洁。
  • 色相:佛教用语,指一切可见的物质现象。
  • 却归:回到住所。
  • 前老更前身:仿佛回到过去,又如同经历了一次新生。形容心情复杂,既有对过去的追忆,也有对未来的期许。

宿越州天王寺讲解

这首诗是李绅在越州任刺史时所作。诗中表达了诗人任职期间未能有所作为的惭愧之情,以及洁身自好、不求名利的志向。

首联写诗人任职时间不长,但政绩不佳,深感惭愧,对不起越地的百姓。颔联进一步说明诗人未能匡正风俗,也未能发现贤能之士,更加深了惭愧之情。颈联用“壶冰”和“镜水”两个比喻,表明诗人洁身自好、不求名利的志向。尾联写诗人夜宿天王寺,观看着佛像,感悟着色相的虚幻,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事的思考。

全诗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表达了诗人为官的清廉和对百姓的关怀,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。其中“壶冰自洁中无玷,镜水非求下见鳞”两句,更是成为后人称赞官员清廉的常用语。

李绅[唐代]

李绅(772—846)汉族,亳州(今属安徽)人,生于乌程(今浙江湖州),长于润州无锡(今属江苏)。字公垂。27岁考中进士,补国子助教。与元稹、白居易交游甚密,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,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。作有《乐府新题》20首,已佚。著有《悯农》诗两首: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,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脍炙人口,妇孺皆知,千古传诵。《全唐诗》存其诗四卷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f258e932f9abec770709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