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曾伯的诗>自湘赴广道间杂咏·飞燕>

自湘赴广道间杂咏·飞燕,李曾伯自湘赴广道间杂咏·飞燕全诗,李曾伯自湘赴广道间杂咏·飞燕古诗,自湘赴广道间杂咏·飞燕翻译,自湘赴广道间杂咏·飞燕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李曾伯

瞥见谁家燕,才惊社日临。
洛花移种否,唤起故园心。

自湘赴广道间杂咏·飞燕译文

偶然一瞥,看见不知是哪家的燕子,这才惊觉已是临近社日之时。不知洛阳的花儿是否已经移植到此地?(燕子的出现)不禁唤起了我思念故乡的心情。

自湘赴广道间杂咏·飞燕注释

  • 湘:指湘江,作者由湘江前往广东。
  • 广:指广东。
  • 瞥见:偶然看见。
  • 社日: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,一般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,或立秋后第五个戊日。这里指春社,标志着春天已经到来。
  • 洛花:指洛阳牡丹,以其名贵和艳丽著称。此处借指美好的事物或故乡的景物。
  • 移种否:是否已经移植了呢?
  • 故园心:思念故乡的心情。

自湘赴广道间杂咏·飞燕讲解

这首诗是作者在由湖南前往广东的途中所作,描写了诗人见到燕子时所产生的思乡之情。

首句“瞥见谁家燕,才惊社日临”,诗人偶然看见燕子,才意识到社日将至,点明了时令,暗示了春天的到来。燕子是春天的使者,它的出现自然会引起人们对家乡的思念。

第二句“洛花移种否”,诗人联想到洛阳的牡丹花是否已经被移植到南方。洛阳牡丹以其艳丽和名贵而闻名,诗人在这里借洛阳牡丹来指代美好的事物或故乡的景物。诗人询问是否已经移植,实际上是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。

第三句“唤起故园心”,点明主旨,燕子的出现唤起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。一个“唤”字,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思乡之情的强烈。

全诗语言朴实自然,感情真挚深沉,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,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。诗中以燕子和洛阳牡丹为意象,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,使诗歌更具意境和感染力。

李曾伯[宋代]

李曾伯(1198年-1268年),字长孺,号可斋。原籍覃怀(今河南沁阳附近),南渡后寓居嘉兴(今浙江嘉兴)。南宋中晚期名臣、词人,太宰李邦彦之后。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,抒发忧时感世之情,自称“愿学稼轩翁(辛弃疾)”《四库提要》称其“才气纵横,颇不入格,要亦戛戛异人,不屑拾慧牙后”。有《可斋杂稿》等传世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dc4beb2883777f352e97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