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曾伯的诗>枕上偶成>

枕上偶成,李曾伯枕上偶成全诗,李曾伯枕上偶成古诗,枕上偶成翻译,枕上偶成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李曾伯

官辙驱驰遍四郊,老来於此尚投胶。
绸缪先事心为碎,展转中宵睫不交。
贪鼠驱无容出穴,惊乌疑恐弗安巢。
灯残衾薄新寒力,听彻更筹五五敲。

枕上偶成译文

为官的足迹奔波于四面郊野,年老了还在这里奔波忙碌。事先周密考虑,心中忧虑至极,半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。贪婪的老鼠被驱赶得无处藏身,惊恐的乌鸦也害怕得不敢安稳地在巢里栖息。油灯将尽,被子单薄,新添的寒意更添凉意,清清楚楚地听完了一夜的打更声。

枕上偶成注释

  • 官辙:为官的足迹,指宦游奔波。
  • 驱驰:奔走,奔波。
  • 四郊:四面的郊野,泛指各地。
  • 投胶:比喻继续从事某种职业或事业。这里指继续为官奔波。
  • 绸缪:周密,仔细。这里指周密考虑。
  • 先事:事先。
  • 展转:翻来覆去,形容难以入睡。
  • 中宵:半夜。
  • 睫不交:眼皮不合拢,指无法入睡。
  • 贪鼠:贪婪的老鼠,比喻贪得无厌的小人。
  • 驱无容出穴:驱赶得无处藏身。
  • 惊乌:受惊的乌鸦,比喻处境不安的人。
  • 疑恐弗安巢:担心害怕,不能安稳地在巢里栖息。
  • 灯残:油灯将要熄灭。
  • 衾薄:被子单薄。
  • 新寒力:新添的寒意。
  • 听彻:听完。
  • 更筹:古代夜间计时的工具,每夜分为五更,每更又分为五点。
  • 五五敲:指打更人一下一下地敲打,说明时间流逝,直到天亮。

枕上偶成讲解

这首诗是诗人李曾伯晚年所作,抒发了诗人年老体衰,仍然为国事操劳,忧心忡忡的心情。

首联点明诗人为官多年,四处奔波,年老了仍然无法安享晚年。“官辙驱驰遍四郊,老来於此尚投胶”,诗人回顾自己一生的宦游生涯,足迹遍布各地,如今已经年老,却仍然要继续为官,暗示了自己肩负的重任和难以摆脱的责任。

颔联描写诗人忧虑难眠的状态。“绸缪先事心为碎,展转中宵睫不交”,诗人因为事先考虑周密,反而忧虑至极,以至于半夜辗转反侧,难以入睡。一个“碎”字,写出了诗人忧心如焚的状态;“睫不交”则生动地刻画了诗人难以入眠的痛苦。

颈联用比喻的手法,描写了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。“贪鼠驱无容出穴,惊乌疑恐弗安巢”,贪婪的老鼠被驱赶得无处藏身,惊恐的乌鸦也害怕得不敢安稳地在巢里栖息。诗人用“贪鼠”和“惊乌”来比喻当时的社会乱象,暗示了官场险恶,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。

尾联描写诗人所处的环境和感受。“灯残衾薄新寒力,听彻更筹五五敲”,油灯将尽,被子单薄,新添的寒意更添凉意,清清楚楚地听完了一夜的打更声。诗人用“灯残”、“衾薄”、“新寒”等意象,烘托出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,也暗示了诗人年老体衰的身体状况。 “听彻更筹五五敲”则写出了诗人漫漫长夜的难熬,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。

全诗语言质朴,感情真挚,通过对自身处境和环境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。

李曾伯[宋代]

李曾伯(1198年-1268年),字长孺,号可斋。原籍覃怀(今河南沁阳附近),南渡后寓居嘉兴(今浙江嘉兴)。南宋中晚期名臣、词人,太宰李邦彦之后。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,抒发忧时感世之情,自称“愿学稼轩翁(辛弃疾)”《四库提要》称其“才气纵横,颇不入格,要亦戛戛异人,不屑拾慧牙后”。有《可斋杂稿》等传世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1b051e352dd768167747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