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处权的诗>陪张巨山谒清献公祠>

陪张巨山谒清献公祠,李处权陪张巨山谒清献公祠全诗,李处权陪张巨山谒清献公祠古诗,陪张巨山谒清献公祠翻译,陪张巨山谒清献公祠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李处权

惟昔清献公,二年蜀中归。
归载无长物,一琴而一龟。
龟属烟霞想,琴寓山水思。
婆娑二物间,德容俨怡怡。
元龙岂时辈,康乐匪俗期。
书斋质不陋,覆之以茆茨。
手植参天松,亭亭岁寒姿。
公去几霜露,高风犹在兹。
可使贪夫廉,至今仰伯夷。
使君挺孤洁,后身盖亡疑。
治体简而肃,民俗醇不疵。
竭虔拜公像,雅有宾僚随。
置酒延公孙,诚意公所知。
表表孝弟里,人物固未衰。
德厚者流光,此言良不欺。
春阴澹物华,蔼蔼原隰滋。
远山出云气,近水余风漪。
时禽屋上语,野蝶筵中飞。
此堂历千载,盛事传一时。
凜如公在傍,冠弁不敢欹。
庶几饱公德,满酌其可辞。
聊以永今朝,昼景方舒迟。

陪张巨山谒清献公祠译文

追忆当年清献公,在蜀地为官两年后 возвращается。归来时没有多余的物品,只有一张琴和一只龟。龟寄托着他向往烟霞的心情,琴蕴含着他寄情山水的思绪。他在这两件物品间悠然自得,高尚的品德和容貌令人敬仰。

陈元龙岂是当时的庸俗之辈,谢灵运也绝非追求世俗之人。清献公的书斋简朴而不简陋,屋顶覆盖着茅草。他亲手种植的松树高耸入云,在寒冷的岁月中挺拔屹立。

清献公去世已经过了许多个春秋,他的高尚品格依然存在于世。他的廉洁可以使贪婪的人变得廉洁,直到现在人们还在仰慕伯夷。使君(指张巨山)品格高洁,是清献公的后代无疑。他治理地方政务简明而严肃,民风淳朴没有邪恶。

我们恭敬地拜谒清献公的画像,许多同僚跟随而来。我们摆设酒宴款待清献公的后人,我们的诚意清献公一定能够知晓。张氏家族是远近闻名的孝悌之家,人才辈出,没有衰败。品德深厚的人会留下光辉,这句话确实不假。

春天阴沉,景物清淡,原野上的草木茂盛滋长。远山升腾起云气,近处的水面荡漾着微波。时令的鸟儿在屋檐上鸣叫,野生的蝴蝶在宴席中飞舞。这座祠堂经历了千年,今天的盛事将会流传一时。

我们感到清献公仿佛就在身旁,戴着官帽都不敢歪斜。希望能够充分领略清献公的德行,斟满美酒怎能推辞。姑且用这美酒来纪念今天,白昼的景色正悠闲舒缓。

陪张巨山谒清献公祠注释

  • 清献公: 指北宋名臣张咏,谥号清献。
  • 蜀中: 指四川一带,张咏曾任益州(今成都)知州。
  • 长物: 多余的物品,指身外之物。
  • 烟霞: 指美好的自然景色,隐逸之所。
  • 元龙: 东汉名士陈元龙,以清高自许。
  • 康乐: 南朝宋诗人谢灵运,曾封康乐公,以放浪形骸著称。
  • 茆茨: 茅草。
  • 岁寒姿: 指松树在寒冷季节依然挺拔的姿态,比喻高洁的品格。
  • 霜露: 比喻岁月。
  • 伯夷: 商末周初的贤人,以廉洁著称。
  • 使君: 对州郡长官的尊称,这里指张巨山。
  • 孤洁: 高洁的品格。
  • 后身: 后代。
  • 治体: 治理政务的方法。
  • 疵: 缺点,毛病。
  • 虔: 恭敬。
  • 宾僚: 同僚,同事。
  • 孝弟里: 以孝顺父母、友爱兄弟而闻名的乡里。
  • 德厚者流光: 品德高尚的人会留下光辉,指美名流传后世。
  • 澹: 清淡,冷淡。
  • 蔼蔼: 茂盛的样子。
  • 原隰: 平原和低湿的地方。
  • 漪: 水波。
  • 冠弁: 古代官员的礼帽。
  • 欹: 歪斜。
  • 庶几: 希望,差不多。
  • 永: 纪念。
  • 舒迟: 舒缓,悠闲。

陪张巨山谒清献公祠讲解

这首诗是李处权陪同张巨山拜谒清献公张咏祠堂时所作。诗歌表达了对张咏的敬仰之情,以及对张巨山继承先祖遗风的赞美。

诗歌首先追忆了张咏的清廉和高洁,用“一琴而一龟”象征他淡泊名利、寄情山水的品格。接着,诗人将张咏与陈元龙、谢灵运等名士相比,突出了他的超凡脱俗。然后,诗人赞美了张咏的品格对世人的影响,以及张巨山作为后代继承先祖遗风的难能可贵。

诗歌后半部分描写了拜谒祠堂时的所见所感,渲染了庄严肃穆的气氛,表达了对张咏的敬意。最后,诗人希望能够学习张咏的德行,并用美酒来纪念这一时刻,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。

这首诗语言朴实,情感真挚,通过对张咏的赞美,表达了诗人对清廉正直品格的推崇,以及对社会风气淳朴的期盼。同时,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道德修养的勉励。

李处权[宋代]

(?—1155)宋徐州丰县人,徙江宁溧阳,字巽伯。李淑曾孙。徽宗宣和间,与陈恬、朱敦儒并以诗名。南渡后曾领三衢。卒年七十余。有《崧庵集》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d7496589c187ad8fb4c8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