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曾伯的诗>满江红(京递至 亲旧皆无书 再用韵简云岩 朔斋)>

满江红(京递至 亲旧皆无书 再用韵简云岩 朔斋),李曾伯满江红(京递至 亲旧皆无书 再用韵简云岩 朔斋)全诗,李曾伯满江红(京递至 亲旧皆无书 再用韵简云岩 朔斋)古诗,满江红(京递至 亲旧皆无书 再用韵简云岩 朔斋)翻译,满江红(京递至 亲旧皆无书 再用韵简云岩 朔斋)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李曾伯

听彻惊乌,起览镜、顿添头白。
曾不见、江南人寄,一枝春色。
风卷龙鳞残甲下,山无虎迹新蹄入。
罄冰天、桂海使同风,修文德。
三十载,江湖客。
千万里,关山役。
且付之杯酒,何愁西出。
天女花边浑似剪,志公杖上平如尺。
把富贫、都作一般看,何什伯。

满江红(京递至 亲旧皆无书 再用韵简云岩 朔斋)译文

听着惊慌的乌鸦叫声,起身照镜子,顿觉又添了许多白发。许久没有收到江南亲友的来信,哪怕是一枝报春的鲜花。

狂风卷走了龙鳞般的盔甲,山中也看不到老虎的踪迹,只见新下的马蹄印。希望在冰天雪地中,也能像桂海一样充满温暖,用文德来教化百姓。

我做了三十年的江湖客,千万里奔波,都在为国戍守边关。姑且将一切都寄托在酒杯中,何必担忧西征之事?

天女散花的花瓣边缘像剪刀剪过一样整齐,志公和尚的禅杖像尺子一样平直。把富人和穷人都看作一样平等,又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呢?

满江红(京递至 亲旧皆无书 再用韵简云岩 朔斋)注释

  • 满江红:词牌名。
  • 京递:从京城送来的信件。
  • 云岩、朔斋:作者的朋友。
  • 听彻惊乌:一直听到乌鸦惊叫。
  • 龙鳞残甲:指战甲。
  • :尽,竭尽。
  • 桂海:指广西一带,气候温暖。这里比喻政教的温暖。
  • 修文德:推行文治教化。
  • 江湖客:指长期在外漂泊的人。
  • 关山役:指戍守边关。
  • 天女花:传说天女散花,花瓣飘落。
  • 志公:指南朝梁代的僧人宝志,又称志公和尚,传说他有神通。
  • 何什伯: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。什伯,指古代军队编制,十人为什,百人为伯。

满江红(京递至 亲旧皆无书 再用韵简云岩 朔斋)讲解

这首《满江红》是李曾伯在戍守边关时写给朋友云岩和朔斋的。词中表达了作者长期戍守边关的思乡之情,以及渴望天下太平的愿望。

上阕主要描写了词人思乡之情和对战争的厌倦。词人听到乌鸦的叫声,看到自己又添了许多白发,更加思念家乡。很久没有收到家乡亲友的来信,更增添了词人的思乡之情。词人希望战事平息,天下太平,用文德来教化百姓,使百姓安居乐业。

下阕主要表达了词人报国之志和对平等社会的向往。词人虽然厌倦战争,但他仍然表示要为国戍守边关。词人将一切都寄托在酒杯中,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担忧和无奈。词人还描写了天女花和志公杖,表达了他对平等社会的向往。他希望把富人和穷人都看作一样平等,消除社会上的等级观念。

这首词语言质朴,感情真挚,表达了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。词中既有对家乡的思念,也有对战争的厌倦,更有对天下太平的渴望。

李曾伯[宋代]

李曾伯(1198年-1268年),字长孺,号可斋。原籍覃怀(今河南沁阳附近),南渡后寓居嘉兴(今浙江嘉兴)。南宋中晚期名臣、词人,太宰李邦彦之后。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,抒发忧时感世之情,自称“愿学稼轩翁(辛弃疾)”《四库提要》称其“才气纵横,颇不入格,要亦戛戛异人,不屑拾慧牙后”。有《可斋杂稿》等传世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5d1da7f5a0f3aab22007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