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先芳的诗>云津送袁生之京>

云津送袁生之京,李先芳云津送袁生之京全诗,李先芳云津送袁生之京古诗,云津送袁生之京翻译,云津送袁生之京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] 李先芳

曲水平桥江岸斜,云津门外送仙槎。
离亭握手愁将夕,远道逢春鬓易华。
二月行人折杨柳,一年心事问桃花。
兰桡泊处东风遍,细雨楼台燕子家。

云津送袁生之京译文

弯曲的河水流过平坦的桥,江岸边杨柳倾斜,我在云津门外送别像仙槎般飘逸的友人。 在离亭握手惜别,愁绪满怀,眼看太阳就要落山,远行之人路途遥远,春风吹拂,鬓发容易变得花白。 二月里送别的行人折下杨柳枝赠别,一年的心事,只能向盛开的桃花询问。 停泊兰舟的地方,东风吹遍,细雨迷蒙中,楼台成为燕子的家。

云津送袁生之京注释

  1. 云津:指京城附近的渡口。古人常以云、天等字眼喻指京城。
  2. 袁生:指姓袁的读书人,准备进京赶考。
  3. 仙槎(chá):神话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,这里比喻友人飘逸不凡。
  4. 离亭:古时设于路旁的亭子,供人送别休憩。
  5. 鬓易华:指鬓发容易变白。
  6. 兰桡(ráo):装饰华丽的船。桡,船桨。

云津送袁生之京讲解

这是一首送别诗,描写了诗人李先芳在云津门外送别友人袁生进京赶考的情景。

首联点明送别的时间、地点和对象。“曲水平桥江岸斜”,描绘了送别时的环境,弯曲的河水、平坦的桥梁、倾斜的江岸,构成一幅宁静而略带萧瑟的画面。“云津门外送仙槎”,点明送别地点和对象,以“仙槎”比喻友人袁生,赞美他才华横溢,前途无量。

颔联抒发离别之情。“离亭握手愁将夕”,描写了在离亭握手惜别的场景,愁绪随着夕阳西下而愈发浓重。“远道逢春鬓易华”,既是对友人的关怀,也是对自己人生际遇的感慨,暗示了仕途的艰辛。

颈联描写送别时的习俗和心情。“二月行人折杨柳”,二月正是折柳赠别的时节,杨柳寓意着依依不舍。“一年心事问桃花”,将无法倾诉的心事寄托于桃花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未来的期盼。

尾联描写送别后的景象。“兰桡泊处东风遍”,点明送别后,友人乘坐的兰舟已经停泊,东风吹遍,预示着友人即将扬帆远航。“细雨楼台燕子家”,细雨迷蒙中,楼台成为燕子的家,也暗示着友人即将离开故土,踏上新的征程。

全诗语言流畅自然,情景交融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。同时,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和感慨。

李先芳[]

(1511—1594)明湖北监利人,寄籍山东濮州李庄(今李进士堂镇),字伯承,号北山。嘉靖二十六年进士,除新喻知县,迁刑部郎中,改尚宝司丞,升少卿。降亳州同知,迁宁国府同知,以言官抨击罢。自负才名,多所傲睨。谙晓音律,尤妙琵琶。壮年罢官,优游林下,享文酒声伎之奉四十余年。中进士前,诗名已著。以出为外吏,故不在李攀龙等七子之列,晚年语此,每愤懑不已。有《读诗私记》、《江右诗稿》、《李氏山房诗选》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eb6cd3dc587e00749a1b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