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流芳的诗>莼羹歌>

莼羹歌,李流芳莼羹歌全诗,李流芳莼羹歌古诗,莼羹歌翻译,莼羹歌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明代] 李流芳

怪我生长居江东,不识江东莼菜美。
今年四月来西湖,西湖莼生满湖水。
朝朝暮暮来采莼,西湖城中无一人。
西湖莼菜萧山卖,千担万担湘湖滨。
吾友数人偏好事,时呼轻舠致此味。
柔花嫩叶出水新,小摘轻淹杂生气。
微施姜桂犹清真,未下盐豉已高贵。
吾家平头解烹煮,间出新意殊可喜。
一朝能作千里羹,顿使吾徒摇食指。
琉璃碗成碧玉光,五味纷错生馨香。
出盘四座已叹息,举箸不敢争先尝。
浅斟细嚼意未足,指点杯盘恋余馥。
但知脆滑利齿牙,不觉清虚累口腹。
血肉腥臊草木苦,此味超然离品目。
京师黄芽软似酥,家园燕笋白于玉。
差堪与汝为执友,菁根杞苗皆臣仆。
君不见区区芋魁亦遭遇,西湖莼生人不顾。
季鹰之后有吾徒,此物千年免沈锢。
君为我饮我作歌,得此十斗不足多。
世人耳食不贵近,更须远挹湖湘波。

莼羹歌译文

怪只怪我生长在江东,竟然不知道江东的莼菜如此美味。今年四月来到西湖,西湖的莼菜生长得遍布湖面。我早晚都去采摘莼菜,西湖城中几乎没有人采摘。西湖的莼菜都运到萧山去卖,成千上万担堆积在湘湖边。

我的几个朋友特别喜欢这件事,时常叫来小船运送莼菜来品尝。柔嫩的花朵和叶子从水中捞出来,新鲜水灵,稍加采摘,轻轻浸泡,还带着生机。稍微放点姜和桂皮,仍能保持清真之味,不加盐豉就已经显得高贵了。

我家那伙计懂得烹煮,不时做出新花样,实在令人喜欢。一旦做成千里莼羹,立刻让我们这些食客翘起大拇指。盛在琉璃碗里,呈现出碧玉般的光泽,各种味道交错,散发出清新的香味。

一端上桌,大家就惊叹不已,拿起筷子却不敢争先品尝。浅浅地品尝,细细地咀嚼,还是觉得意犹未尽,指着杯盘,留恋着那剩余的香气。只觉得它脆嫩爽滑,有益于牙齿,却不觉得清淡空虚,会给口腹带来负担。

那些血肉的腥味,草木的苦味,与这莼菜相比,都显得庸俗不堪,它超然于各种食物之上。京城里的黄芽菜软糯如酥,家乡的燕笋洁白如玉。它们勉强可以和莼菜做朋友,而像菁根、杞苗之类的蔬菜,都只能做它的仆从。

你没看到吗?就连小小的芋头也遭遇了被抛弃的命运,而西湖的莼菜竟然无人问津。有了张翰这样的先例,以后我们这些爱莼菜的人,也能让它千年不被埋没。

请你为我饮酒,我为你唱歌,有了这美味的莼菜,即使喝十斗酒也不算多。世人只凭耳朵听信传言,不珍惜身边的美味,反而要到遥远的湖湘去寻觅。

莼羹歌注释

  • 莼羹: 莼菜羹,用莼菜做成的汤。莼菜,一种水生植物,叶子呈椭圆形,嫩茎和叶子可以食用,味道鲜美。
  • 江东: 指长江以东地区。
  • 西湖: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,以风景秀丽著称。
  • 萧山: 杭州市下辖区。
  • 湘湖: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,与西湖相邻。
  • 轻舠(dáo): 小船。
  • 致: 运送,送来。
  • 淹: 浸泡。
  • 姜桂: 姜和桂皮,均为调味品。
  • 盐豉(chǐ): 盐和豆豉,均为调味品。
  • 平头: 指家里的厨师或佣人。
  • 琉璃碗: 用琉璃制成的碗。
  • 五味: 指酸、甜、苦、辣、咸五种味道。
  • 馨香: 清新的香味。
  • 执友: 好朋友。
  • 菁根: 韭菜根。
  • 杞苗: 枸杞苗。
  • 臣仆: 指地位低下,只能供人驱使的事物。
  • 芋魁: 芋头的别称。
  • 遭遇: 指遭受冷遇。
  • 季鹰: 即张翰,字季鹰,西晋文学家,因思念家乡的莼菜羹而辞官归隐。
  • 沈锢: 埋没,埋藏。
  • 耳食: 比喻只凭耳朵听信传言,不加考证就相信。
  • 挹(yì): 舀取。
  • 湖湘波: 指湖南一带的水产。

莼羹歌讲解

这首诗是李流芳赞美莼菜的佳作。诗人以细腻的笔触,描写了西湖莼菜的生长、采摘、烹饪以及品尝的过程,表达了对莼菜的喜爱之情,以及对世人不识货的感慨。

诗歌首先从诗人自己的经历入手,说明自己过去不识莼菜之美,直到来到西湖才发现其美味。接着,诗人描写了西湖莼菜的生长盛况,以及人们对莼菜的忽视。然后,诗人重点描写了朋友们对莼菜的喜爱,以及莼菜的烹饪和品尝过程。诗人用“柔花嫩叶”、“小摘轻淹”、“微施姜桂”、“未下盐豉”等词语,生动地描绘了莼菜的鲜嫩和清真之味。

在品尝莼菜的过程中,诗人不仅赞美了莼菜的美味,还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。他认为,莼菜的美味超然于其他食物之上,能够让人摆脱世俗的烦恼,感受到清虚的境界。诗人还借莼菜的遭遇,讽刺了世人不识货,只凭耳朵听信传言的现象。最后,诗人表示要学习张翰,传承对莼菜的喜爱,让这种美味永远流传下去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语言流畅,意境清新,既描写了莼菜的美味,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,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。诗中引用张翰的典故,更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,使读者在品味莼菜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
李流芳[明代]

李流芳(1575~1629)明代诗人、书画家。字长蘅,一字茂宰,号檀园、香海、古怀堂、沧庵,晚号慎娱居士、六浮道人。歙县(今属安徽)人,侨居嘉定(今属上海市)。三十二岁中举人,后绝意仕途。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,风格清新自然。与唐时升、娄坚、程嘉燧合称“嘉定四先生”。擅画山水,学吴镇、黄公望,峻爽流畅,为“画中九友”之一。亦工书法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d1c7c1d91520174f6ef7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