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流芳的诗>秋日卧疴西音以诗枉讯次答>

秋日卧疴西音以诗枉讯次答,李流芳秋日卧疴西音以诗枉讯次答全诗,李流芳秋日卧疴西音以诗枉讯次答古诗,秋日卧疴西音以诗枉讯次答翻译,秋日卧疴西音以诗枉讯次答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明代] 李流芳

一丘安稳且徘徊,掩耳谁知蚁穴雷。
已觉懒随衰共至,何妨闲与病俱来。
难抛旧习惟诗句,可压新愁是酒杯。
鸥鹭欲亲鸠掞笑,行藏遮莫受人猜。

秋日卧疴西音以诗枉讯次答译文

隐居山丘,我且安稳自在地徘徊,闭塞视听,谁能料到小小的蚁穴竟会引发雷霆之灾?我已然感到慵懒伴随着衰老一同到来,又何妨悠闲地与疾病相伴相随?难以割舍的旧习唯有吟诗作赋,能够排遣新愁的莫过于举杯饮酒。看到鸥鹭亲近,我却像鸠鸟一样感到羞惭,我的行踪隐匿与否,就任凭他人去猜疑吧。

秋日卧疴西音以诗枉讯次答注释

  • 卧疴(wò kē):卧病。
  • 西音:指友人,古代常用“音”代指书信或音讯。
  • 枉讯:枉顾询问,指友人来信问候病情。
  • 次答:依次作答,指回复友人的问候。
  • 一丘:指隐居之地,语出《庄子·秋水》:“夫鹓鶵发于南海,而飞于北海,非梧桐不止,非练实不食,非醴泉不饮。于是鸱得腐鼠,鹓鶵过之,仰而视之曰:‘吓!’今子亦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?”后常用“一丘”比喻自己的安身之处。
  • 蚁穴雷:比喻小事酿成大祸。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千丈之堤,以蝼蚁之穴溃;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烟焚。”
  • 遮莫:任凭,听凭。
  • 鸠掞笑: 鸠,即鸤鸠,俗称布谷鸟。掞,张开,伸展。鸠掞笑,鸠鸟展开翅膀,样子可笑。此处诗人自比鸠鸟,因自己有隐居之意,而鸥鹭等水鸟反而更加亲近,故自嘲不如鸥鹭。
  • 行藏:指隐退或出仕,即去与留。

秋日卧疴西音以诗枉讯次答讲解

这首诗是李流芳卧病在床时,友人来信问候,诗人回复之作。诗中表达了诗人晚年对世事的淡泊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。

首联“一丘安稳且徘徊,掩耳谁知蚁穴雷”,诗人以“一丘”自比,表明自己隐居山林,安稳度日。但诗人也并非完全与世隔绝,他“掩耳”并非真不知世事,而是表达了一种对世事纷扰的无奈和厌倦,明知小事可能酿成大祸,却也无力改变。

颔联“已觉懒随衰共至,何妨闲与病俱来”,诗人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。他已经感到衰老和懒惰一同到来,既然如此,又何妨悠闲地与疾病相伴呢?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顺其自然、安于现状的心态。

颈联“难抛旧习惟诗句,可压新愁是酒杯”,诗人点明自己排遣愁绪的方式。他难以割舍的旧习是吟诗作赋,能够压制新愁的唯有举杯饮酒。这两句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,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。

尾联“鸥鹭欲亲鸠掞笑,行藏遮莫受人猜”,诗人以鸥鹭和鸠鸟作比,表达自己与世俗的不同。鸥鹭亲近水面,比喻世人追逐名利,而诗人却像鸠鸟一样,自惭形秽。最后一句“行藏遮莫受人猜”,诗人表明自己对于隐退与否并不在意,任凭他人去猜测吧。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蔑视,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,感情真挚深沉,表达了诗人晚年对人生的感悟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,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。

李流芳[明代]

李流芳(1575~1629)明代诗人、书画家。字长蘅,一字茂宰,号檀园、香海、古怀堂、沧庵,晚号慎娱居士、六浮道人。歙县(今属安徽)人,侨居嘉定(今属上海市)。三十二岁中举人,后绝意仕途。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,风格清新自然。与唐时升、娄坚、程嘉燧合称“嘉定四先生”。擅画山水,学吴镇、黄公望,峻爽流畅,为“画中九友”之一。亦工书法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40313852199833d07890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