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月去如矢,横经徒慨然。
谁能通一艺,真不负三年。
用意窥园外,收功刻楮边。
幽光回蠹简,新意出陈编。
上相黄金重,诸儒白首鲜。
同声不同调,叹息伯牙弦。
大家都搜:
效进士作三年通一经译文
光阴似箭,岁月流逝,只是空自感叹埋首经书。谁如果能精通一门学问,才算没有辜负这三年的光阴。
要用心体会圣贤的深远用意,在笔墨纸砚上下苦功夫,才能有所成就。让尘封已久的简策重新焕发光彩,让陈旧的篇章涌现出新的意蕴。
即使宰相赏识,以黄金相赠,那些皓首穷经的儒生们,依然显得清贫。大家表面上志同道合,但实际理解却各有不同,就像伯牙断弦后,再难觅知音,令人叹息。
效进士作三年通一经注释
效进士作三年通一经讲解
这首诗是吕祖谦模仿进士科考之作,表达了诗人对读书治学的深刻思考。全诗围绕“三年通一经”的主题展开,强调了专心致志、学有所成的必要性。
首联感叹时光流逝,如果只是空读经书,毫无所得,便虚度了光阴。颔联提出要真正“通一艺”,需要付出长期的努力和思考。颈联则进一步阐述了学习的方法,要深入理解圣贤的用意,并在实践中不断磨砺。
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担忧。即使有人能得到高官厚禄,但真正潜心学术的人,却往往生活清贫。同时,学者之间也存在着理解上的差异,难以找到真正的知音。
全诗语言精炼,意蕴深刻,既表达了诗人对读书治学的体会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,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。其中,“岁月去如矢”、“谁能通一艺,真不负三年”等句,至今仍被人们引用,用来勉励自己珍惜时间,努力学习。
吕祖谦(1137年4月9日—1181年9月9日),字伯恭,世称“东莱先生”,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,亦有“小东莱先生”之称。婺州(今浙江金华)人,原籍寿州(治今安徽凤台)。南宋著名理学家、文学家,出身“东莱吕氏”,为吕夷简六世孙、吕大器之子。淳熙八年(1181年)卒,年四十五。宋宁宗时,追谥“成”。嘉熙二年(1238年),改谥“忠亮”。吕祖谦博学多识,主张明理躬行,学以致用,反对空谈心性,开浙东学派之先声。他所创立的“婺学”(又称“金华学派”),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,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与朱熹、张栻齐名,并称“东南三贤”。著有《东莱集》、《历代制度详说》、《东莱博议》等,并与朱熹合著《近思录》。 更多
诗词大全
别人正在查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c25de235db8c54008cb1.html
联系邮箱: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