骚人故悲秋,九辨播三楚。
宋公旧题壁,文采照潭府。
千载得君侯,遥遥接华绪。
还当初秋天,又进湖湘艣。
当家多胜事,此役可兼取。
江山日日新,似若相劳苦。
木脱献群峰,云生失前浦。
况持别乘权,光华动徒旅。
元戎下分庭,百吏群趋庑。
后车载仁风,习习被南土。
预知潢池盗,无复惊桴鼓。
政当劝卖剑,不必禁挟弩。
岭头镜面平,论赏骈圭组。
临分一杯酒,不为离愁举。
大家都搜:
骚人故悲秋,九辨播三楚。
宋公旧题壁,文采照潭府。
千载得君侯,遥遥接华绪。
还当初秋天,又进湖湘艣。
当家多胜事,此役可兼取。
江山日日新,似若相劳苦。
木脱献群峰,云生失前浦。
况持别乘权,光华动徒旅。
元戎下分庭,百吏群趋庑。
后车载仁风,习习被南土。
预知潢池盗,无复惊桴鼓。
政当劝卖剑,不必禁挟弩。
岭头镜面平,论赏骈圭组。
临分一杯酒,不为离愁举。
送宋子华通判长沙译文
自古以来,诗人们就伤感于秋天,宋玉的《九辨》传遍了楚地。宋子华你曾在此题壁,文采照亮了长沙郡府。
千年之后,你来到这里,遥遥地继承着先贤的文采。又到了初秋时节,你又要扬帆前往湖湘之地。
主持一方政务,有很多可以建功立业的事情,这次出使定能兼顾完成。江山日日都在变化,你好像为此奔波劳碌。
树木凋零,显露出群峰,云雾升起,迷失了江边的渡口。何况你还持有朝廷的符节,光彩照人,惊动了随从。
地方长官在庭下迎接,众多官吏聚集在廊下。你的车上满载着仁义之风,徐徐吹拂着南方的土地。
预料那些像潢池盗寇一样的贼寇,不会再听到战鼓而惊慌。施政应当劝导百姓卖掉武器,不必禁止他们携带弓弩。
平定地方后,论功行赏,将获得丰厚的奖赏。临别时,我为你举杯饯行,这杯酒不是为了抒发离别之愁。
送宋子华通判长沙注释
宋子华:即宋迪,字复古,宋代画家,曾任潭州(即长沙)通判。
通判:宋代官名,地位略低于知府,负责监督地方官员。
骚人:诗人,多指屈原及其后继者。
九辨: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宋玉的代表作,以悲秋为主题。
三楚:古代楚国的三个区域,泛指楚地。
潭府:指潭州府衙,即长沙。
华绪:美好的事业或文采。
湖湘:湖南的别称。
艣(lǔ):船桨。
胜事:值得称道的政绩或功业。
此役:指宋子华出使长沙的任务。
别乘权:指奉朝廷之命出使的权力。别乘,指使臣所乘的车。
徒旅:指随从的队伍。
元戎:地方长官,指潭州知府。
分庭:在庭下相对而立,表示尊敬。
庑(wǔ):廊下。
仁风:仁义之风,指好的德政。
潢池盗:指像潢池泽中的盗寇一样的小股匪盗。潢池,古代湖泽名。
桴鼓(fú gǔ):战鼓的声音。桴,鼓槌。
挟弩:携带弓弩。
岭头镜面平:形容地方平定,像镜子一样平坦。
骈圭组(pián guī zǔ):指丰厚的赏赐。骈,并列。圭,古代玉器,用于赏赐。组,系玉佩的丝带。
送宋子华通判长沙讲解
这首诗是吕祖谦送别宋子华赴任长沙通判时所作。诗中既有对宋子华文采和能力的赞赏,也有对其未来在长沙建功立业的期许,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定、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。
开头四句,诗人以“骚人故悲秋”起笔,点明了送别的时节,并借宋玉的《九辨》和宋子华曾经在长沙题壁的佳话,赞扬了他的文采。
中间部分,诗人表达了对宋子华的期望,希望他能在长沙有所作为,为地方百姓带来福祉。诗人用“江山日日新”来形容长沙的变化,也暗示了宋子华肩负的重任。
最后,诗人表达了对社会安定、百姓安居乐业的愿望。他希望宋子华能够通过施仁政,使盗贼不再惊慌,百姓安居乐业,最终获得朝廷的嘉奖。
结尾两句,诗人以“临分一杯酒,不为离愁举”作结,表达了对朋友的信心和祝福,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。这杯酒不是为了离别而喝,而是为了庆祝即将到来的胜利和希望。
总而言之,这首诗既有对友人的赞美和期许,也有对国家和百姓的关怀,体现了诗人积极入世的情怀。
吕祖谦(1137年4月9日—1181年9月9日),字伯恭,世称“东莱先生”,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,亦有“小东莱先生”之称。婺州(今浙江金华)人,原籍寿州(治今安徽凤台)。南宋著名理学家、文学家,出身“东莱吕氏”,为吕夷简六世孙、吕大器之子。淳熙八年(1181年)卒,年四十五。宋宁宗时,追谥“成”。嘉熙二年(1238年),改谥“忠亮”。吕祖谦博学多识,主张明理躬行,学以致用,反对空谈心性,开浙东学派之先声。他所创立的“婺学”(又称“金华学派”),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,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与朱熹、张栻齐名,并称“东南三贤”。著有《东莱集》、《历代制度详说》、《东莱博议》等,并与朱熹合著《近思录》。 更多
诗词大全
别人正在查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17925fcf64d254749924.html
联系邮箱: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