象魏三千法,瀛洲十八人。
南宫占列宿,少海近生轮。
闻道清羸极,犹有职业亲。
榴皮余屋壁,零落独无神。
大家都搜:
杨信伯郎中挽章二首其一译文
朝廷法度森严,如同象魏高悬,仙界瀛洲也仅有十八位贤人。您曾位居南宫,如同星辰般闪耀,又像少海般靠近冉冉升起的太阳。早闻您清廉瘦弱到了极点,却仍然对职守之事亲力亲为。如今只剩下残留着石榴皮的旧屋墙壁,空空荡荡,再也看不到您的身影。
杨信伯郎中挽章二首其一注释
杨信伯郎中挽章二首其一讲解
这首诗是吕祖谦为悼念杨万里而作的挽诗,表达了对杨万里的哀悼和敬佩之情。
诗的首联以“象魏”和“瀛洲”起笔,极力赞扬了杨万里的官位显赫和品德高尚。“象魏”象征朝廷法度森严,而“瀛洲十八人”则暗示杨万里是朝廷中难得的贤才,暗示了其地位的尊贵。
颔联进一步赞扬杨万里的仕途经历。“南宫占列宿,少海近生轮”,将杨万里比作天上的星辰和初升的太阳,充分肯定了他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。
颈联转而描写杨万里的个人品质。“闻道清羸极,犹有职业亲”,赞扬了杨万里的清廉和敬业精神。即使身体虚弱到了极点,仍然坚持亲力亲为地处理政务,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。
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杨万里去世的哀悼之情。“榴皮余屋壁,零落独无神”,描写了杨万里故居的萧条景象,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惋惜。石榴皮墙壁依旧,但屋子的主人已经不在了,物是人非,更增添了诗人的伤感之情。
整首诗语言简洁凝练,运用了比喻、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,将杨万里的高贵品格和诗人的哀悼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。诗中既有对杨万里生前功绩的肯定,也有对其去世的惋惜,情感真挚动人,是一首优秀的挽诗作品。
吕祖谦(1137年4月9日—1181年9月9日),字伯恭,世称“东莱先生”,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,亦有“小东莱先生”之称。婺州(今浙江金华)人,原籍寿州(治今安徽凤台)。南宋著名理学家、文学家,出身“东莱吕氏”,为吕夷简六世孙、吕大器之子。淳熙八年(1181年)卒,年四十五。宋宁宗时,追谥“成”。嘉熙二年(1238年),改谥“忠亮”。吕祖谦博学多识,主张明理躬行,学以致用,反对空谈心性,开浙东学派之先声。他所创立的“婺学”(又称“金华学派”),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,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与朱熹、张栻齐名,并称“东南三贤”。著有《东莱集》、《历代制度详说》、《东莱博议》等,并与朱熹合著《近思录》。 更多
诗词大全
别人正在查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cb18066eec741e959969.html
联系邮箱: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