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兼的诗>送桑泽卿归天台>

送桑泽卿归天台,李兼送桑泽卿归天台全诗,李兼送桑泽卿归天台古诗,送桑泽卿归天台翻译,送桑泽卿归天台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清代] 李兼

野鹤昂然不可羁,伴行双屐一筇枝。
屈公萧寺三旬客,益我空囊几卷诗。
乱帙检残烧烛夜,浅杯流向落花时。
春光只恋西湖好,不念台山老桂枝。

送桑泽卿归天台译文

高傲不驯的野鹤本就不该被束缚,你穿着木屐,拄着竹杖,自由地踏上归途。你像屈原一样在萧寺客居了三个旬日,留下了几卷诗篇,丰富了我空空的行囊。在烧残烛火的夜晚,我们整理着凌乱的诗稿,在落花时节,举起浅浅的酒杯,依依惜别。西湖的春光如此美好,让你流连忘返,可别忘了故乡天台山的老桂树正等着你啊。

送桑泽卿归天台注释

  • 桑泽卿:作者的朋友,将要返回天台山。泽卿,是他的字。
  • 昂然:形容鹤轩昂高举的样子,比喻人品高洁,不肯受拘束。
  • 羁:束缚。
  • 双屐:木屐,一种木底鞋。
  • 筇枝:用筇竹做成的手杖。筇,竹名,产于南方。
  • 屈公:指屈原,相传他曾被流放到寺庙附近。这里指桑泽卿也曾在寺庙中居住。
  • 萧寺:冷清的寺庙。
  • 三旬:三十天。一旬为十天。
  • 益:增加,丰富。
  • 空囊:空空的行囊,也指空虚的心境。
  • 乱帙:凌乱的诗稿。帙,书套,这里指书籍或诗稿。
  • 检残:整理残缺的诗稿。
  • 烧烛夜:点燃蜡烛的夜晚,形容夜深。
  • 浅杯:小酒杯。
  • 流向:这里指向着,面对着。
  • 台山:指天台山,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。
  • 老桂枝:指故乡的桂树,也暗指家乡。

送桑泽卿归天台讲解

这是一首送别诗,表达了作者与友人桑泽卿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,以及对友人归乡的祝福。

首联以野鹤作比,赞美友人高洁不凡的品格,暗示他不应被世俗所束缚,应自由自在地生活。同时,也点明了友人即将归隐山林。

颔联追忆了两人相处的时光,以屈原客居萧寺的典故,说明友人也曾在寺庙中停留,并留下了珍贵的诗篇,丰富了作者的精神世界。

颈联描写了送别时的情景,在残烛之夜整理诗稿,在落花时节举杯畅饮,细节描写生动感人,将惜别之情融入其中。

尾联则以西湖美景反衬故乡天台山的宁静和淳朴,既表达了对友人流连西湖的理解,也委婉地提醒友人不要忘记家乡,那里有老桂树在等待着他。

全诗语言流畅自然,情感真挚深沉,既有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美,也有对相处时光的怀念,更有对友人归乡的祝福,是一首情意绵绵的送别佳作。诗中运用了典故,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,也使诗歌更具意境。

李兼[清代]

(?—791)唐陇西人。玄宗天宝中,仕为校书郎。后为州司马,累迁大州刺史。代宗大历十四年,自秘书少监兼侍御史授鄂州刺史、当州防御使。德宗建中三年,改鄂、岳、沔三州观察防御使,讨梁崇义。襄阳平,加左散骑常侍。旋又副曹王皋讨李希烈,以泾原乱,遂止。贞元元年,为江西观察使。罢省军士,收其资粮,以为月进,希固恩宠。又进六尺高银瓶。人以此少之。七年,征拜国子祭酒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c08395c426809f4cd401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