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兼的诗>奉陪撄宁侍郎游柏山寺谒梅公墓小憩行轩勉酌>

奉陪撄宁侍郎游柏山寺谒梅公墓小憩行轩勉酌,李兼奉陪撄宁侍郎游柏山寺谒梅公墓小憩行轩勉酌全诗,李兼奉陪撄宁侍郎游柏山寺谒梅公墓小憩行轩勉酌古诗,奉陪撄宁侍郎游柏山寺谒梅公墓小憩行轩勉酌翻译,奉陪撄宁侍郎游柏山寺谒梅公墓小憩行轩勉酌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清代] 李兼

萧寺倚岩郭,昔游几何年。
兹辰惬幽赏,杖屦从懦先。
稍穿苍藓径,旋入青萝烟。
山色若倒屣,松风自鸣弦。
目力眩奇观,步屧信所便。
俄登旃檀林,金碧耀修缘。
道旁老木拱,诗翁久飞仙。
蝉蜕万物表,蝶梦三生前。
至今二百载,相望箕斗悬。
缅怀文忠公,丰碑泯遗镌。
乐善如缁衣,后世两称贤。
山僧矜好事,华表新题璇。
向来委榛棘,时情任渠迁。
先生笑抚掌,此事从古然。
相逢一樽酒,劝君小流连。
江梅欲浮动,春光向妖妍。
同游二三子,舂容有佳篇。
归欤不知夜,霜雪净寒天。

奉陪撄宁侍郎游柏山寺谒梅公墓小憩行轩勉酌译文

柏山寺依傍着山岩,像是建在城郭旁边,回忆上次来这里游玩,不知已过去多少年。今天能尽情享受这幽静的景色,拄着拐杖,跟着撄宁侍郎您先行。我们小心地穿过长满苍苔的小路,又慢慢地走进弥漫着青萝的烟雾中。山色秀丽,仿佛倒穿着鞋来迎接我们,松涛阵阵,像是风在拨动琴弦。奇特的景色让我眼花缭乱,随意走动,舒适自然。

不久,我们登上长满旃檀树的山林,寺庙的金碧辉煌照耀着悠长的山路。路旁的老树枝干弯曲,像是拱手迎接,梅尧臣这位诗人早已成仙而去。他像蝉蜕一样脱离了世俗,又像庄周梦蝶一样经历了人生的轮回。至今已经过去二百年,他的声名仍然像箕星和斗星一样闪耀在天空。

我遥想文忠公梅尧臣,可惜他的丰碑已经磨灭,难以辨认。他乐于行善,就像穿着黑色的衣服一样,后世的人们都称赞他为贤人。山寺的僧人喜欢做善事,在华表上新刻了碑文。过去这里荒芜丛生,任凭世事变迁。先生笑着拍手说,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是这样。

今天有幸与您相逢,共饮一杯酒,我劝您稍微在此逗留片刻。江边的梅花含苞欲放,春天的景色将要变得妖娆美丽。与我们同游的还有两三位朋友,他们从容不迫,写下了美好的诗篇。回去吧,不知不觉天色已晚,霜雪洗净了寒冷的天空。

奉陪撄宁侍郎游柏山寺谒梅公墓小憩行轩勉酌注释

  • 撄宁侍郎:指当时与李兼同游的官员,具体姓名和生平不详。侍郎为官职名。
  • 柏山寺:寺庙名,具体地点待考。
  • 萧寺:指冷清、寂寞的寺庙。
  • 岩郭:山岩像城郭一样。
  • 兹辰:今天,此时。
  • :满足,满意。
  • 幽赏:幽静的景色。
  • 杖屦:拐杖和鞋子,代指步行。
  • 懦先:谦虚地走在前面。
  • 苍藓:青苔。
  • 青萝:一种蔓生的植物。
  • 倒屣:形容热情迎接的样子,典出《魏志·王粲传》。
  • 鸣弦:发出声音的琴弦。
  • 步屧:脚步,鞋子,代指步行。
  • 旃檀林:生长着旃檀树的山林。旃檀,一种香木。
  • 修缘:悠长的山路。
  • 道旁老木拱:路旁的老树枝干弯曲,像是拱手迎接。
  • 诗翁:指诗人梅尧臣。
  • 飞仙:成仙。
  • 蝉蜕:蝉蜕壳,比喻解脱尘世。
  • 蝶梦三生前:指庄周梦蝶的故事,比喻人生的虚幻。三生:佛教用语,指前生、今生、来生。
  • 箕斗:星名,指箕星和斗星,比喻声名显赫。
  • 缅怀:追忆,怀念。
  • 文忠公:指梅尧臣,死后谥号文忠。
  • 丰碑泯遗镌:高大的墓碑已经磨灭,难以辨认。
  • 乐善如缁衣:喜欢行善就像穿着黑色的衣服一样,形容乐于助人。缁衣,黑色的衣服。
  • 华表:古代宫殿、陵墓等建筑物前作为装饰用的巨大石柱。
  • 新题璇:新刻了碑文。璇,美玉,指碑文。
  • 榛棘:丛生的灌木。
  • 时情任渠迁:任凭世事变迁。渠,代词,指世事。
  • 抚掌:拍手。
  • 流连:留恋,舍不得离开。
  • 江梅:江边的梅花。
  • 浮动:含苞欲放的样子。
  • 妖妍:妖娆美丽。
  • 舂容:从容不迫的样子。
  • 佳篇:美好的诗篇。
  • 归欤:回去吧。
  • 霜雪净寒天:霜雪洗净了寒冷的天空。

奉陪撄宁侍郎游柏山寺谒梅公墓小憩行轩勉酌讲解

这首诗是李兼陪同撄宁侍郎游览柏山寺,并拜谒梅尧臣墓时所作。诗中描绘了柏山寺的幽静景色,表达了对梅尧臣的敬仰之情,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感慨。

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:

  1. 游寺观景(首联至“步屧信所便”):描写了游览柏山寺的经过,以及所见到的山寺景色,如苍苔、青萝、山色、松风等,营造了一种幽静清新的氛围。

  2. 谒墓怀古(“俄登旃檀林”至“后世两称贤”):描写了拜谒梅尧臣墓的情景,表达了对梅尧臣的敬仰之情,以及对其德行和文学成就的赞美。

  3. 感慨世事(“山僧矜好事”至“劝君小流连”):感叹世事变迁,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。

  4. 赏梅赋诗(“江梅欲浮动”至“霜雪净寒天”):描写了江梅的美丽,以及与同游者赋诗的乐趣,最后以“霜雪净寒天”结尾,表达了诗人清旷的心境。

诗的特点:

  • 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相结合:诗中既有对景物的细腻描写,也有对情感的真挚抒发,情景交融,使诗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。
  • 用典自然:诗中引用了一些典故,如“倒屣”、“蝉蜕”、“蝶梦”等,使诗歌更具文化内涵,也增强了表达效果。
  • 语言流畅自然:诗歌语言流畅自然,意境清新,读来令人感到舒适愉悦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游览和抒发情感的佳作,既展现了柏山寺的幽静景色,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。

李兼[清代]

(?—791)唐陇西人。玄宗天宝中,仕为校书郎。后为州司马,累迁大州刺史。代宗大历十四年,自秘书少监兼侍御史授鄂州刺史、当州防御使。德宗建中三年,改鄂、岳、沔三州观察防御使,讨梁崇义。襄阳平,加左散骑常侍。旋又副曹王皋讨李希烈,以泾原乱,遂止。贞元元年,为江西观察使。罢省军士,收其资粮,以为月进,希固恩宠。又进六尺高银瓶。人以此少之。七年,征拜国子祭酒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0090ea8fa606ad86f4e0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