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马瘦弱,劣马肥壮,倒不如占据我的白石矶自在逍遥。出门没有车,吃饭没有肉,又何必羡慕那些拥有黄金屋的人家?叔孙通制定礼乐多么繁琐,两位儒生不遵从,难道只是说说而已吗?大丈夫结交遍天下,有几人能像长沮、桀溺那样一同隐居耕耘?走捷径求荣的人速度快如鬼魅,卑鄙龌龊的行为怎能被豪门权贵所容忍?虞卿著书寄托穷困的愁绪,原宪居住简陋,庭院周围长满蓬蒿,在秋风中显得更加萧瑟。近日前来与我重叙旧情,再次携手,往事纷纷涌上心头,都融入这杯酒中。我胸中的奇气依然耿介独立,匣中的宝剑时而发出蛟龙般的怒吼。即使穷困我也快乐,贫穷并非是疾病,还是安稳地走我这平坦的道路吧。任凭世人嘲笑我不像个大丈夫,顺其自然,随波逐流,又何须别人扶持?我也知道我孤傲不合群,但怎能郁郁不乐地委屈自己呢?早晨驾车登上阆风山之巅,傍晚乘船在丹水的深渊中遨游。放纵身心于世外是多么美好,拘束在人间真是可怜。追逐着远去的身影,漫无目的地游荡,笑着像宁戚那样高歌,唱着悲凉的商声。难道说没有衣服吗?我愿意和你同穿一件皮袍。天地就像一匹马,日月就像两根车辕。唉,时光飞逝,怎么能够停留啊!
这首诗是李兼依韵和吴起季的赠诗。全诗表达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,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思想感情。
诗歌开头四句,通过对比良马和劣马的遭遇,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不满,并表明自己宁愿隐居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。
接着,诗人用叔孙通制定礼乐和两位儒生不遵从的故事,以及长沮、桀溺一同隐居耕耘的事例,表达了自己对传统礼教的怀疑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
中间部分,诗人描写了世人追求荣华富贵的丑态,以及自己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。他以虞卿、原宪为例,说明即使穷困也能保持高尚的品格。
后半部分,诗人描写了自己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,早晨登上高山,傍晚泛舟湖上,放纵身心,不受世俗的束缚。诗人也知道自己孤傲不合群,但为了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,宁愿忍受孤独。
结尾部分,诗人以宁戚高歌和“岂曰无衣,与子同裘”的典故,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情厚谊。最后,诗人感叹时光流逝,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无奈。
全诗语言流畅自然,感情真挚深沉,既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,也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,体现了作者高洁的品格和旷达的胸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