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咸用的诗>同友人秋日登庾楼>

同友人秋日登庾楼,李咸用同友人秋日登庾楼全诗,李咸用同友人秋日登庾楼古诗,同友人秋日登庾楼翻译,同友人秋日登庾楼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咸用

兰摧菊暗不胜秋,倚著高楼思莫收。
六代风光无问处,九条烟水但凝愁。
谁能百岁长闲去,只个孤帆岂自由。
欲学仲宣知是否,臂弓腰剑逐时流。

同友人秋日登庾楼译文

兰花凋残,菊花黯淡,深秋的萧瑟景象令人难以承受,我独自倚靠在高楼上,思绪纷乱如麻,无法收拢。六朝古都的繁华景象如今已无处寻觅,唯有九江的烟波浩渺,令人徒增忧愁。谁又能真正活到百岁,长久地享受闲适的生活呢?我这一叶孤舟,又怎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呢?我想要效仿王粲依附他人,却不知是否可行,不如弯弓佩剑,追随时代的潮流。

同友人秋日登庾楼注释

  • 兰摧菊暗:兰花凋谢,菊花黯淡,形容秋天的衰败景象。
  • 庾楼:即庾亮楼,在今江西九江,相传为东晋庾亮所建。
  • 六代:指三国吴、东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六个朝代,都曾在建康(今南京)建都。
  • 九条烟水:指长江流经九江一带,水面烟波浩渺。九,表示多的意思。
  • 只个:仅仅,只不过。
  • 仲宣:指王粲,字仲宣,东汉末年文学家,曾依附于荆州刘表,后又归顺曹操。
  • 知是否:是否可行,是否明智。
  • 臂弓腰剑:佩带弓箭刀剑,指投身军旅,追随时代的潮流。
  • 时流:指当时的潮流,指政治形势的变化。

同友人秋日登庾楼讲解

这首诗是李咸用秋日登临庾楼时,有感于身世和时局而作。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,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思考。

首联“兰摧菊暗不胜秋,倚著高楼思莫收”描绘了萧瑟的秋景,烘托出诗人忧郁的心情。诗人登高远望,眼前的衰败景象更加重了他内心的感伤。

颔联“六代风光无问处,九条烟水但凝愁”追忆了六朝古都的繁华,与眼前的荒凉形成对比,更增添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叹。九江烟水依旧,但繁华已逝,诗人只能徒增忧愁。

颈联“谁能百岁长闲去,只个孤帆岂自由”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。人生短暂,谁又能真正长久地享受闲适的生活呢?诗人觉得自己像一叶孤舟,漂泊不定,难以获得真正的自由。

尾联“欲学仲宣知是否,臂弓腰剑逐时流”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选择。诗人想要效仿王粲,依附于有权势的人,但又不知是否可行。最终,诗人决定追随时代的潮流,投身军旅,希望能够在乱世中找到自己的出路。

全诗语言沉郁顿挫,感情真挚深沉,反映了唐末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前途的迷茫。诗人通过对秋景、历史和人生的描写,表达了自己复杂的心情,以及对未来的选择。诗歌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,是李咸用的代表作之一。

李咸用[唐代]

李咸用,唐,生卒年不详。族望陇西(今甘肃临洮)。习儒业,久不第,曾应辟为推官。因唐末乱离,仕途不达,遂寓居庐山等地。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《唐李推官披沙集序》、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卷一九、《唐才子传》卷一〇《殷文圭》附。咸用工诗,尤擅乐府、律诗。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。为善写“征人凄苦之情”,有“国风之遗音,江左之异曲”(《唐李推官披沙集序》)。辛文房则诋为“气格卑下”(《唐才子传》)。与修睦、来鹏等有交谊,时有唱酬。作诗颇多,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卷一九著录《披沙集》6卷。《全唐诗》存诗3卷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bd7cb479cf1a9406f7ed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