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黎廷瑞的诗>泊三江口>

泊三江口,黎廷瑞泊三江口全诗,黎廷瑞泊三江口古诗,泊三江口翻译,泊三江口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黎廷瑞

潮寒闻雁声,野霁见虎迹。
眼中无故人,莽莽欲谁适。
当年此防秋,筑垒如铁壁。
哀哉不崇朝,遽此陵谷易。
土道蚀残砖,沙草埋折戟。
林墟稍亦集,农亩犹未闢。
人心嗜新乐,畴复念曩昔。
亭亭千尺塔,独立苍烟碧。
稽首塔中仙,此心如铁石。

泊三江口译文

寒冷的潮水带来大雁的叫声,雨后初晴的郊野显露出老虎的足迹。 放眼望去没有老朋友的身影,茫茫大地我将去向何处? 当年这里是防备外敌的要塞,修筑的营垒像铁壁一样坚固。 可悲的是不到一天时间,这里的山陵河谷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 土路侵蚀着残破的砖瓦,沙滩杂草掩埋着断折的兵器。 树林废墟渐渐聚集成了村落,农田却仍然没有开垦。 人们喜好新的享乐,谁还会记得过去的事情呢? 高耸挺拔的千尺宝塔,独自耸立在苍茫的烟雾中。 我向塔中的神仙叩拜,希望我的心像铁石一样坚定。

泊三江口注释

  • 泊:停船靠岸。
  • 三江口:指三条江河汇合的地方,具体地点有争议。
  • 潮寒:寒冷的潮水。
  • 野霁:郊野雨后初晴。霁,雨后放晴。
  • 虎迹:老虎的足迹。
  • 故人:老朋友。
  • 莽莽:辽阔无边的样子。
  • 适:往,去。
  • 防秋:秋季防备边患。
  • 筑垒:修筑营垒。
  • 如铁壁:像铁壁一样坚固。形容防御工事的坚固。
  • 哀哉:可悲啊。
  • 不崇朝:不到一天的时间。崇朝,早晨。
  • 遽(jù):突然,急速。
  • 陵谷易:山陵和河谷变迁。形容世事变化巨大。
  • 土道:土路。
  • 蚀:侵蚀。
  • 残砖:残破的砖瓦。
  • 沙草:沙滩上的野草。
  • 折戟(jǐ):断折的兵器。戟,古代兵器。
  • 林墟:树林和废墟。
  • 稍亦集:渐渐聚集起来。
  • 闢(pì):开垦。
  • 人心嗜新乐:人们喜好新的享乐。嗜,喜好。
  • 畴(chóu)复念:谁还会记得。畴,谁。
  • 曩(nǎng)昔:过去。
  • 亭亭:高耸挺拔的样子。
  • 千尺塔:高耸的宝塔。
  • 独立:独自耸立。
  • 苍烟碧:苍茫的烟雾。
  • 稽首:古代的一种跪拜礼,叩头至地。
  • 此心如铁石:希望我的心像铁石一样坚定。

泊三江口讲解

这首诗是作者停船在三江口时所作,抒发了对世事变迁、人事无常的感慨。诗人目睹了曾经作为军事要塞的三江口如今的荒凉景象,昔日的铁壁营垒化为残砖断戟,人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人们沉溺于新的享乐,早已忘记了过去的历史。

诗的前四句描绘了萧瑟的自然景象,寒潮、雁声、虎迹,烘托出一种荒凉、冷寂的氛围,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。中间八句回忆了当年三江口作为军事要塞的辉煌,与如今的破败景象形成鲜明的对比,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。最后四句,诗人看到独立于苍烟碧空中的宝塔,希望自己能像铁石一样坚定,不为世俗所动摇,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。

诗中运用了对比、反问等修辞手法,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。语言质朴自然,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,引人深思。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、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许,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、世事变迁的时代背景。

黎廷瑞[宋代]

黎廷瑞(1250年~1308年),字祥仲,鄱阳(今江西波阳)人。度宗成淳七年(1271)赐同进士出身,时年二十二。授肇庆府司法参车,需次未上。宋亡,幽居山中十年,与吴存、徐瑞等遥。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(1286),摄本郡教事。凡五年。退后不出,更号俟庵。武宗至大元年卒。有《芳洲集》三卷,收入清史简编《鄱阳五家集》中。事见本集卷首小传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b53df7faf1e86060212f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