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咸用的诗>题刘处士居>

题刘处士居,李咸用题刘处士居全诗,李咸用题刘处士居古诗,题刘处士居翻译,题刘处士居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咸用

压破岚光半亩馀,竹轩兰砌共清虚。
泉经小槛声长急,月过修篁影旋疏。
溪鸟时时窥户牖,山云往往宿庭除。
干戈谩道因天意,渭水高人自钓鱼。

题刘处士居译文

拨开山岚,露出半亩空地,竹林小屋和种满兰花的台阶,一同显得清幽空旷。 泉水流过小桥,声音急促而响亮,月光穿过修长的竹林,影子也随之转动而变得稀疏。 溪边的鸟儿时常探头窥视着窗户,山间的云彩也时常停留在庭院中。 世人总说战乱是天意,但我相信,像姜太公那样隐居渭水的高士,仍然可以悠然自得地垂钓。

题刘处士居注释

  • 刘处士: 指隐居不仕的人。处士,古代称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。
  • 岚光: 山间的雾气。
  • 半亩馀: 指住所面积很小。馀,剩余。
  • 竹轩: 用竹子搭建的屋舍。
  • 兰砌: 种满兰花的台阶。砌,台阶。
  • 清虚: 清静空旷。
  • 小槛: 小桥。槛,栏杆,这里指小桥。
  • 修篁: 高大的竹子。篁,竹子。
  • 旋疏: 逐渐变得稀疏。旋,渐渐。
  • 户牖(yǒu): 窗户。
  • 庭除: 庭院。除,台阶。
  • 干戈: 指战争。
  • 谩(mán)道: 随便说说,胡说。
  • 渭水高人: 指姜太公,即姜尚,周朝的开国功臣,曾在渭水边垂钓,后被周文王发现并重用。

题刘处士居讲解

这首诗是李咸用题写刘处士住所的一首诗,描绘了隐士居所的幽静景色,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,以及对时局的感慨。

首联点明居所环境,用“压破岚光”写出居所的偏僻,以及主人开辟山林的不易。“竹轩兰砌共清虚”则点明居所的清幽雅致,竹林小屋和兰花台阶,共同营造出一种清静空旷的氛围,突出了隐士的高洁品格。

颔联描写居所周围的景物。“泉经小槛声长急,月过修篁影旋疏”,泉水流过小桥,声音急促响亮,月光穿过竹林,影子也随之转动变得稀疏。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,进一步渲染了居所的幽静。

颈联则从侧面描写居所的特点。“溪鸟时时窥户牖,山云往往宿庭除”,溪边的鸟儿时常探头窥视着窗户,山间的云彩也时常停留在庭院中,这两句描写了鸟和云与居所的亲近,反衬出居所的自然和宁静。

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感慨。“干戈谩道因天意,渭水高人自钓鱼”,世人总说战乱是天意,诗人却认为,即使在乱世之中,像姜太公那样的高士,仍然可以悠然自得地生活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看法,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诗人不认同把战乱归于天意的说法,而是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仍然可以改变命运。诗人以姜太公垂钓的故事,表达了自己希望像姜太公一样,在乱世中保持清醒和独立思考的愿望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通过对隐士居所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,以及对时局的感慨,以及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。全诗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幽静深远,是一首优秀的写景抒情诗。

李咸用[唐代]

李咸用,唐,生卒年不详。族望陇西(今甘肃临洮)。习儒业,久不第,曾应辟为推官。因唐末乱离,仕途不达,遂寓居庐山等地。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《唐李推官披沙集序》、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卷一九、《唐才子传》卷一〇《殷文圭》附。咸用工诗,尤擅乐府、律诗。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。为善写“征人凄苦之情”,有“国风之遗音,江左之异曲”(《唐李推官披沙集序》)。辛文房则诋为“气格卑下”(《唐才子传》)。与修睦、来鹏等有交谊,时有唱酬。作诗颇多,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卷一九著录《披沙集》6卷。《全唐诗》存诗3卷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b39c339e6334796a5fe6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