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梦阳的诗>解酋行>

解酋行,李梦阳解酋行全诗,李梦阳解酋行古诗,解酋行翻译,解酋行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明代] 李梦阳

都昌县南乾沙上,射雁者谁三五群。
毡帽红裘黄战裙,云是解酋官达军。
沙下北风吹舰旗,边军观喜家军悲。
朝廷日夜望俘至,雪冻酋船犹住兹。
县官逃走驿官啼,要钱勒酒仍要鸡。
姚源遗孽尚反覆,尔曹不得夸辽西。

解酋行译文

在都昌县南乾沙滩上,有三五成群的射雁人。 他们头戴毡帽,身穿红皮袄,腰束黄色战裙, 据说都是押送被俘酋长的官兵。 北风吹动沙滩下的战舰旗帜, 边地士兵看了欢喜,家乡士兵却感到悲伤。 朝廷日夜盼望押送俘虏到来, 但运送酋长的船只却因冰雪封冻而停滞在这里。 县官逃跑,驿站官员啼哭, 他们还要勒索钱财酒食和鸡鸭。 姚源的残余势力还在反复叛乱, 你们这些押送俘虏的官兵不要夸耀在辽西的功劳。

解酋行注释

  • 解酋行:解送被俘酋长的歌。解,押送;酋,指少数民族的首领。
  • 都昌县:江西省的一个县。
  • 乾沙:沙滩。
  • 毡帽:用毛毡制成的帽子。
  • 红裘:红色皮衣。裘,皮衣。
  • 黄战裙:黄色战裙。
  • 解酋官达军:押送被俘酋长的官兵。达军,指地位较高的军官。
  • 舰旗:战舰上的旗帜。
  • 边军:驻守边境的军队。
  • 家军:指从家乡征调来的士兵。
  • 俘:俘虏。
  • 酋船:运送酋长的船。
  • 兹:这里。
  • 县官:县令。
  • 驿官:驿站的官员。驿站是古代传递公文、接待官吏的场所。
  • 尔曹:你们这些。
  • 辽西:指辽宁西部地区,明朝曾在此与后金作战。
  • 姚源遗孽:指姚源地区残余的叛乱势力。明朝正德年间,江西姚源发生民变。
  • 反覆:指叛乱反复发生。

解酋行讲解

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所作,描写了押送被俘酋长的官兵途经都昌县的情景,揭露了当时官吏的贪婪腐败和社会矛盾。

诗歌首先描绘了一群押送俘虏的官兵的形象,他们衣着鲜艳,看似威风凛凛。然而,诗人笔锋一转,指出边地士兵因战事将息而欢喜,而家乡士兵却因战事未平而感到悲伤,暗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。

接着,诗人描写了运送酋长的船只因冰雪封冻而停滞不前,朝廷的期望落空。更令人愤慨的是,地方官吏不仅不体恤士兵,反而趁机勒索钱财酒食,加重了百姓的负担。

最后,诗人以姚源叛乱未平为由,告诫那些押送俘虏的官兵不要夸耀在辽西的功劳,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社会矛盾的尖锐。

全诗语言通俗易懂,但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。诗人通过对具体事件的描写,揭露了当时官吏的贪婪腐败、社会的动荡不安,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和对现实的不满。同时,也反映了明朝中期边患不断、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。

李梦阳[明代]

李梦阳(1472-1530),字献吉,号空同,汉族,庆阳府安化县(今甘肃省庆城县)人,迁居开封,工书法,得颜真卿笔法,精于古文词,提倡“文必秦汉,诗必盛唐”,强调复古,《自书诗》师法颜真卿,结体方整严谨,不拘泥规矩法度,学卷气浓厚。明代中期文学家,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8034767696cf3a1ecdfc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