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梦阳的诗>朝饮马送陈子出塞>

朝饮马送陈子出塞,李梦阳朝饮马送陈子出塞全诗,李梦阳朝饮马送陈子出塞古诗,朝饮马送陈子出塞翻译,朝饮马送陈子出塞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明代] 李梦阳

朝饮马,夕饮马,水咸草枯马不食,行人痛哭长城下。
城边白骨借问谁?云是今年筑城者。
但道辞家别六亲,宁知九死无还身。
不惜身为城下土,所恨功成赏别人。
去年贼掠开山县,黑山血迸单于箭。
万里黄尘哭震天,城门昼闭无人战。
今年下令修筑边,丁夫半死长城前。
城南城北秋草白,愁云日暮鸣胡鞭。

朝饮马送陈子出塞译文

清晨让战马饮水,傍晚又让战马饮水,这里的水又苦又咸,草也枯萎,马儿不肯吃,戍边的行人(指服徭役的百姓)在长城脚下痛苦地哭泣。

走到长城边,看到白骨遍地,问这些白骨都是谁?说是今年修筑长城的民夫。

他们只是说告别家人和亲人,哪里知道会九死一生无法生还。

不惜自己成为长城下的泥土,只恨功劳完成却赏赐了别人。

去年,敌寇侵略了开山县,黑山上血肉横飞,单于的箭到处都是。

万里黄尘,哭声震天,城门白天紧闭,没有人出战。

今年又下令修筑边防,民夫死了一半在长城前。

长城南边,长城北边,秋草一片白色,愁云惨淡,日暮时分,传来胡人的鞭声。

朝饮马送陈子出塞注释

  • 朝饮马,夕饮马:指不断地让马饮水,形容戍边时间之长。
  • 水咸草枯:形容边塞环境的恶劣。
  • 长城下:指修筑长城的地方。
  • 借问谁:试问是谁。
  • 但道:只是说。
  • 宁知:哪里知道。
  • 九死无还身:形容极度危险,几乎没有生还的希望。
  • 不惜:不吝惜。
  • 开山县:地名,泛指边境地区。
  • 黑山:山名,在今内蒙古境内。
  • 血迸(bèng):鲜血飞溅。
  • 单于(chán yú):古代匈奴的首领。
  • 万里黄尘:形容战争的惨烈和环境的恶劣。
  • 丁夫:指被征调来服役的成年男子。
  • 胡鞭: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所用的鞭子。这里指代胡人。

朝饮马送陈子出塞讲解

这首诗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连年征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。诗歌通过描写戍边民夫的悲惨遭遇,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人民的同情。

诗歌首先描绘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和战争的残酷。水咸草枯,马不肯食,行人痛哭,这些细节都烘托出一种凄凉、悲惨的氛围。长城边上的白骨,更让人触目惊心,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。

接着,诗歌通过对民夫的描写,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。民夫们告别家人,来到边塞修筑长城,却面临着九死一生的危险。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,但却担心功劳被别人夺走,这种强烈的反差,更让人感到悲愤。

最后,诗歌描写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。敌寇入侵,城门紧闭,无人敢战,人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家园被毁。而统治者却依然下令修筑边防,导致更多的民夫死于长城之下。诗歌结尾的“愁云日暮鸣胡鞭”,更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绝望。

这首诗语言质朴,感情真挚,具有强烈的感染力。诗人通过对战争的真实描写,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,对封建统治者的强烈谴责。

李梦阳[明代]

李梦阳(1472-1530),字献吉,号空同,汉族,庆阳府安化县(今甘肃省庆城县)人,迁居开封,工书法,得颜真卿笔法,精于古文词,提倡“文必秦汉,诗必盛唐”,强调复古,《自书诗》师法颜真卿,结体方整严谨,不拘泥规矩法度,学卷气浓厚。明代中期文学家,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293269b0f1d184d3ec21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