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梦阳的诗>云中曲(二首)>

云中曲(二首),李梦阳云中曲(二首)全诗,李梦阳云中曲(二首)古诗,云中曲(二首)翻译,云中曲(二首)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明代] 李梦阳

白登山寒低朔云,野马黄羊各一群。
冒顿曾围汉天子,胡儿惟说李将军。

云中曲(二首)译文

白登山上寒气逼人,低垂的阴云笼罩着北方,荒原上野马和黄羊各自成群。匈奴冒顿单于曾经在此围困汉高祖刘邦,边地的胡人只知道戍边的李陵将军。

云中曲(二首)注释

  • 云中曲:古乐府歌曲名,多写边塞征战之事。
  • 白登山:在今山西大同东北,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围困于此。
  • 朔云:北方的云。
  • 野马:指野生的马。
  • 黄羊:一种羊,生活在北方草原。
  • 冒顿:即冒顿单于,匈奴的首领,曾大败汉高祖刘邦。
  • 汉天子:指汉高祖刘邦。
  • 胡儿:泛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孩童。
  • 李将军:指李陵,汉武帝时将领,曾率兵深入匈奴,兵败投降。

云中曲(二首)讲解

这首诗以白登山为背景,描绘了边塞苦寒荒凉的景象,以及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朝之间的历史纠葛。

首句点明地点“白登山”,渲染了边塞的寒冷。“寒低朔云”描绘出阴云低垂,天气恶劣的环境,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环境的艰苦。

第二句“野马黄羊各一群”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,野马和黄羊各自成群,说明人烟稀少,是未经开化的荒原。

第三句“冒顿曾围汉天子”回顾了历史事件,讲述了匈奴冒顿单于曾在白登山围困汉高祖刘邦的故事,暗示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战争。

第四句“胡儿惟说李将军”则写了边地胡人对李陵的印象。李陵兵败投降匈奴,在汉朝被视为耻辱,但边地的胡人却只记得这位曾经与他们作战的汉朝将领,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复杂情感,也暗示了民族融合的可能性。

全诗语言精炼,意境开阔,既有对边塞环境的描写,又有对历史事件的回顾,表达了诗人对战争、民族关系和历史人物的思考。同时也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同情,以及对和平的渴望。

李梦阳[明代]

李梦阳(1472-1530),字献吉,号空同,汉族,庆阳府安化县(今甘肃省庆城县)人,迁居开封,工书法,得颜真卿笔法,精于古文词,提倡“文必秦汉,诗必盛唐”,强调复古,《自书诗》师法颜真卿,结体方整严谨,不拘泥规矩法度,学卷气浓厚。明代中期文学家,复古派前七子的领袖人物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bf409b8cc458065d9d38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