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带青山色,道人何处来。
一台县日月,两袖裹风雷。
铅鼎养活火,寒炉拨死灰。
出寻方外友,不语又空回。
大家都搜:
送汪太无道人译文
面容带着青山的颜色,不知这位道人从何处而来? 小小一台县的时光流逝,仿佛都在你的掌握之中,两袖清风,裹挟着风雷之势。 在铅鼎中养育着活火,又在寒炉中拨动着已成死灰的炉火。 你出门去寻找方外的朋友,却默默无语,又空手而回。
送汪太无道人注释
送汪太无道人讲解
这首诗是陆文圭送别道人汪太无的作品。诗人通过对道人形象的描写,表达了对道人隐逸生活的敬佩和对自身仕途的某种反思。
首联“面带青山色,道人何处来”,诗人首先描绘了道人的外貌特征,点明其道士身份。“面带青山色”不仅写出了道人清癯的面容,更暗示了他长期隐居山林的生活,带有浓厚的隐逸之气。 “道人何处来”则以疑问句式,引发读者对道人身世的思考。
颔联“一台县日月,两袖裹风雷”,进一步刻画了道人的精神气质。“一台县日月”点明了地点和时间,说明道人在此地已经生活了一段时间。 “两袖裹风雷”则以夸张的比喻,形容道人看似清贫,实则蕴含着强大的力量和气势,表现出其不凡的道行和精神境界。
颈联“铅鼎养活火,寒炉拨死灰”,描写了道人的生活状态。“铅鼎养活火”描绘了道人炼丹的场景,暗示其修道养生的活动。“寒炉拨死灰”则暗示了道人生活的清苦和寂寞,也可能象征着他试图从困境中寻找生机的努力。这两句诗,既写实,又富有象征意义。
尾联“出寻方外友,不语又空回”,写道人出门访友,却无功而返。“出寻方外友”说明道人并非完全与世隔绝,仍然渴望与同道交流。“不语又空回”则暗示了道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,也可能表达了他对世俗社会某种程度的失望。
全诗语言朴素自然,却意蕴深刻。诗人通过对道人外貌、生活和行动的描写,塑造了一个隐逸高士的形象,表达了对道人清高品格的敬佩之情。同时,诗中也流露出诗人自身对仕途的某种反思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
诗词大全
别人正在查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7fa00bc9dff246990e1a.html
联系邮箱: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