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罗公升的诗>洞岩>

洞岩,罗公升洞岩全诗,罗公升洞岩古诗,洞岩翻译,洞岩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罗公升

但见佳山便合登,不须凭幻说超升。
峥嵘神禹疏河势,镗鞳轩皇奏乐声。
已有道人称吏隐,应无处士乐岩耕。
近来太守君知否,只记西园是玉京。

洞岩译文

只要是好山就应该去攀登,不必凭借虚幻的说法来谈论超脱升仙。 山势峥嵘,仿佛大禹疏导河道的雄伟气魄, 山间回响,又好似轩辕黄帝演奏音乐的庄严声响。 已经有修道之人自称为隐逸的官吏, 大概没有隐士会喜欢在这岩洞里耕种。 近来的太守您是否知道, 他只记得西园才是像玉京仙境般的地方。

洞岩注释

  • 洞岩: 指山洞和岩石,这里代指山林。
  • 佳山: 美好的山。
  • 便合登: 就应该去攀登。
  • 不须: 不必。
  • 凭幻说超升: 凭借虚幻的说法谈论超脱升仙。
  • 峥嵘: 形容山势高峻。
  • 神禹: 即大禹,传说中治理洪水的英雄。
  • 疏河势: 疏导河道的态势。
  • 镗鞳(tāng tà): 形容钟鼓等乐器发出的声音。
  • 轩皇: 即轩辕黄帝,传说中的中华始祖。
  • 奏乐声: 演奏音乐的声音。
  • 道人: 修道之人,这里指隐居山林的官吏。
  • 吏隐: 隐居的官吏。
  • 应无: 大概没有。
  • 处士: 没有做官的读书人,指隐士。
  • 乐岩耕: 喜欢在岩洞里耕种。
  • 太守: 地方行政长官。
  • 君知否: 你是否知道。
  • 西园: 指太守的府邸或者花园。
  • 玉京: 神仙居住的地方。

洞岩讲解
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山林的感受,并借景抒情,表达了对现实的讽刺。

首联点明主旨,诗人认为好山就应该去攀登,而不应该沉迷于虚幻的求仙之道。

颔联和颈联通过描写山势的雄伟和山间的回响,以及人们在山中的活动,来衬托山林的壮丽和生机。诗人将山势比作大禹疏导河道的气魄,将山间的回响比作轩辕黄帝演奏音乐的庄严,极大地提升了山林的意境。同时,诗人也提到了在山中隐居的官吏和隐士,暗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象。

尾联则将笔锋转向现实,讽刺了当时的太守只顾享乐,将自己的府邸当作神仙居住的玉京仙境,与山林的清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整首诗语言流畅,意境深远,既有对山林景色的赞美,又有对现实的讽刺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。诗人借景抒情,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山水之中,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。

罗公升[宋代]

罗公升,字时翁,一字沧洲,永丰(今属江西)人。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。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,兵败被执,不食死。宋亡,倾资北游燕、赵,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,不果。回乡隐居以终。有《无名集》、《还山稿》、《抗尘集》、《痴业集》、《北行卷》等,后人合为《沧洲集》五卷。事见本集附录刘辰翁《宋贞士罗沧洲先生诗叙》,清同治《永丰县志》卷二四有传。罗公升诗,以清金氏文瑞楼钞《宋人小集六十八种·宋贞士罗沧洲先生集》为底本,校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宋百家诗存·沧洲集》(简称四库本)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79d6ed2fe691cdc3c10a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