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覯的诗>南斋咏风>

南斋咏风,李覯南斋咏风全诗,李覯南斋咏风古诗,南斋咏风翻译,南斋咏风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李覯

懊恼南窗一道风,只应天配与贫穷。
不归罗绮飘飖处,故入松篁冷淡中。
久座披襟尘榻稳,半醒吹面月帷空。
城边菡萏今多少,偷得清香是尔功。

南斋咏风译文

恼人的南窗吹来一阵风,想必是上天注定要与我这穷人相伴。它不去那绫罗绸缎飘扬之处,偏偏要进入这松竹环绕的清冷之地。我久坐在敞开衣襟的布满灰尘的床榻上,半睡半醒之间,清风吹拂我的面庞,空空的月光照进帷帐。城边的荷花如今开了多少?这清风啊,偷来荷花的清香,这可都是你的功劳。

南斋咏风注释

  • 南斋: 指作者居住的南面斋舍。
  • 懊恼: 烦恼,恼恨。
  • 天配: 天意安排,上天注定。
  • 罗绮(luó qǐ): 精美的丝织品,这里代指富贵人家。
  • 飘飖(piāo yáo): 飘动摇曳的样子。
  • 松篁(sōng huáng): 松树和竹子,这里指清幽的环境。
  • 冷淡: 清冷淡泊。
  • 披襟: 解开衣襟,形容放松自在的样子。
  • 尘榻(chén tà): 布满灰尘的床榻,形容生活清贫。
  • 月帷(yuè wéi): 月光照进的帷帐。
  • 菡萏(hàn dàn): 荷花的别称。

南斋咏风讲解

这首诗是李覯在南斋所作的咏风之作。诗人通过描写一阵吹入南斋的风,表达了自己安贫乐道、清高自守的情怀。

首联点明风的到来,以及诗人认为这风是“天配与贫穷”的宿命感,奠定了全诗的基调。诗人用“懊恼”二字,看似略带埋怨,实则暗示了自己身处困境。

颔联以对比的手法,写风不去富贵人家,而偏偏来到这清冷的南斋,突出了诗人与世无争、淡泊名利的品格。诗人将风人格化,赋予其与自己相似的命运。

颈联描写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。久坐尘榻,披襟而卧,半醒之间感受清风拂面,月光照耀,表现了诗人安于贫困,享受自然之乐的心境。

尾联以风偷来荷花清香作结,既赞美了风的功劳,也暗示了清风带来的美好感受。荷花的清香象征着高洁的品格,进一步表达了诗人追求清雅、不慕荣华的高尚情操。

全诗语言朴实自然,情感真挚,通过对风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、清高自守的人生态度,也反映了其身处困境却依然保持乐观豁达的心境。诗中风的形象,实际上是诗人自身品格的写照。

李覯[宋代]

李覯(一○○九~一○五九)字泰伯,南城人,有“李直讲主生文集”。他是位思想家,对传统的儒家理论,颇有非议;例如他认为“利”是可以而且应当讲求的,差不多继续王充“论衡”的“刺孟”,而且开辟了颜元李塨等对宋儒的批评。他的诗受了些韩愈、皮日休、陆龟蒙等的影响,意思和词句往往都很奇特,跟王令的诗算得宋代在语言上最创辟的两家。可惜集里通体完善的诗篇不多,例如有一首“哀老妇”,前面二十句写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寡妇,追于赋税差役,只好跟儿孙分别,重新嫁人,但是后面三十句发了许多感慨,说要“孝治”,该响应皇帝表扬“节妇”的号召。前面讲的是杜甫“石壕吏”“垂老别”所没写到的惨况,而后面讲的也许在北宋就是迂执之论,因为以前和当时对再醮或改嫁的一般意见虽然有如白居易的“妇人苦”所说:“及至生死际,何曾苦乐均?妇人一丧夫,终身守孤孑,”却还不像后来的舆论那样苛刻。李覯说皇帝表扬“节妇”,可是事实上北宋皇帝也准许再醮,而且就像李覯所师法的韩愈就有个“从二夫”的女儿,李覯同时人范仲淹的母亲和媳妇、王安石的媳妇等也都是“从二夫”而不隐讳的。--钱钟书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76af8b4b8fffc1b86f86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