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吕祖谦的诗>酬上饶徐季益学正>

酬上饶徐季益学正,吕祖谦酬上饶徐季益学正全诗,吕祖谦酬上饶徐季益学正古诗,酬上饶徐季益学正翻译,酬上饶徐季益学正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吕祖谦

吾家紫微翁,独守固穷节。
金銮罢直归,朝饭尚薇蕨。
峩峩李杜坛,总角便高蹑。
暮年自誓斋,铭几深刻责。
名章与俊语,扫去秋一叶。
冷淡静工夫,槁乾迂事业。
有来媚学子,随叩无不竭。
辞受去就间,告戒意尤切。
典刑自耆老,护持何敢阙。
嗟予生苦晚,名在诸孙列。
拊头虽逮事,提耳未亲接。
徐侯南州秀,少也尝鼓箧。
示我百篇诗,照坐光玉雪。
因之理前话,讲绎霏谈屑。
两都弟子员,家法严城堞。
取善则未周,守旧犹有说。
同门风雨散,孤学丝桐绝。
怀哉五马桥,寒迳寻遗屧。

酬上饶徐季益学正译文

我的祖先紫微翁,独自坚守清贫的节操。从金銮殿辞官归来,早饭吃的还是薇菜和蕨类野菜。

高耸的李白、杜甫的诗坛,您从小就已登堂入室。晚年发誓在书斋中潜心研究,在几案上刻下铭文来深刻地责勉自己。

华丽的辞藻和精妙的语句,像秋风扫落叶般全部抛弃。致力于冷静平淡的修身功夫,甘于枯燥无味的学问事业。

有前来求学的学子,无论何时叩门求教,您都竭尽所能地教导。在接受或拒绝、留下或离去之间,您的告诫用意尤其恳切。

您的言行是乡里长者的典范,我们怎敢不尽力维护和保持呢?

可叹我出生太晚,名字只是列在您的众多孙辈之中。虽然小时候曾被您抚摸过头顶,却没能亲身接受您的教诲。

徐侯是南方杰出的人才,年轻时就已勤奋读书。他给我看了一百篇诗作,诗的光彩像玉雪一样照亮四周。

因此我们谈起以前的事情,一起讨论分析,言语如雨雪般纷飞。洛阳和长安的学子们,都以您严谨的家法为榜样。

学习好的方面还不够全面,但您坚守旧学的精神还是值得称道的。同门师兄弟四处离散,您的学问就像断了弦的琴瑟一样孤寂。

我多么怀念五马桥,在寒冷的路上寻找您遗留的足迹。

酬上饶徐季益学正注释

  • 紫微翁: 指吕祖谦的祖父吕好问,谥紫微。
  • 固穷节: 安于贫困的节操。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”
  • 金銮: 指朝廷。
  • 薇蕨: 两种野菜,这里代指清贫的生活。
  • 峩峩(é): 高耸的样子。
  • 李杜坛: 指李白、杜甫的诗歌地位。
  • 总角: 古代儿童的发型,指童年。
  • 蹑: 登上。
  • 铭几深刻责: 在几案上刻下铭文来深刻地责勉自己。
  • 名章: 指华丽的辞藻。
  • 俊语: 精妙的语句。
  • 扫去秋一叶: 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全部抛弃。
  • 槁乾: 枯燥。
  • 迂事业: 指枯燥无味的学问事业。
  • 随叩无不竭: 无论何时叩门求教,都竭尽所能地教导。
  • 辞受去就间: 在接受或拒绝、留下或离去之间。
  • 典刑: 典范。
  • 耆老: 年老有德望的人。
  • 阙: 缺失,这里指不敢懈怠。
  • 拊头: 抚摸头顶。
  • 逮事: 懂事。
  • 提耳: 提着耳朵,表示教诲。
  • 徐侯: 指徐季益。
  • 鼓箧(qiè): 指勤奋读书。箧,书箱。
  • 照坐光玉雪: 诗的光彩像玉雪一样照亮四周。
  • 因之: 因此。
  • 理前话: 谈起以前的事情。
  • 讲绎(yì): 讨论分析。
  • 霏谈屑: 言语如雨雪般纷飞。
  • 两都: 指洛阳和长安。
  • 弟子员: 学生。
  • 家法: 指吕祖谦家族的学风。
  • 城堞(dié): 像城墙一样。
  • 取善: 学习好的方面。
  • 守旧: 坚守旧学。
  • 同门: 指同师门下的学生。
  • 风雨散: 形容离散。
  • 丝桐绝: 像断了弦的琴瑟一样孤寂。
  • 五马桥: 吕祖谦家乡的一座桥。
  • 遗屧(xiè): 遗留的鞋子,这里代指足迹。

酬上饶徐季益学正讲解

这首诗是吕祖谦写给上饶学正徐季益的,表达了对祖先吕好问的追思和敬仰,以及对徐季益的赞赏和期许。

诗歌前半部分主要赞扬了吕好问的高尚品格和严谨学风。诗人用“独守固穷节”、“朝饭尚薇蕨”来表现祖父安贫乐道的精神;用“暮年自誓斋”、“铭几深刻责”来表现祖父晚年仍然勤奋好学;用“扫去秋一叶”来表明祖父摒弃浮华、追求真知的态度;用“随叩无不竭”来赞扬祖父诲人不倦的精神。

诗歌后半部分主要表达了对徐季益的赞赏和期许。诗人先是感叹自己未能亲身接受祖父的教诲,接着赞扬徐季益的才华和学识,并希望他能够继承吕好问的学风,坚守旧学,为社会做出贡献。

整首诗语言质朴,感情真挚,既表达了对祖先的敬仰之情,又表达了对后辈的期许之意,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。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,如比喻、借代等,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,富有感染力。

吕祖谦[宋代]

吕祖谦(1137年4月9日—1181年9月9日),字伯恭,世称“东莱先生”,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,亦有“小东莱先生”之称。婺州(今浙江金华)人,原籍寿州(治今安徽凤台)。南宋著名理学家、文学家,出身“东莱吕氏”,为吕夷简六世孙、吕大器之子。淳熙八年(1181年)卒,年四十五。宋宁宗时,追谥“成”。嘉熙二年(1238年),改谥“忠亮”。吕祖谦博学多识,主张明理躬行,学以致用,反对空谈心性,开浙东学派之先声。他所创立的“婺学”(又称“金华学派”),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,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与朱熹、张栻齐名,并称“东南三贤”。著有《东莱集》、《历代制度详说》、《东莱博议》等,并与朱熹合著《近思录》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746f129e05e9ebe33bb2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