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祯的诗>过吴门次萨天锡韵>

过吴门次萨天锡韵,李祯过吴门次萨天锡韵全诗,李祯过吴门次萨天锡韵古诗,过吴门次萨天锡韵翻译,过吴门次萨天锡韵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] 李祯

七泽三江通甫里,杨柳芙蓉照湖水。
阊门过去是盘门,半掩珠帘画楼里。
靡芜生遍鸳鸯沙,东风落尽棠梨花。
馆娃香径走糜鹿,清夜鬼灯明绛纱。
三高祠下东流续,真娘墓上风吹竹。
西施去后屟廊倾,岁岁春深烧痕绿。

过吴门次萨天锡韵译文

广阔的七泽和浩荡的三江水系,都汇聚到甫里一带,杨柳和芙蓉花倒映在湖水中,景色秀丽。 从阊门一路走来,就到了盘门,半掩的珠帘后,是精致的画楼。 茂盛的靡芜草长满了鸳鸯沙洲,东风吹拂,棠梨花纷纷凋落。 当年馆娃宫的香径,如今麋鹿出没,清冷的夜晚,鬼火在绛纱笼罩下闪烁。 三高士的祠堂下,江水依旧向东流淌,真娘的墓地上,风吹动竹林发出沙沙的声响。 自从西施离去后,屟廊也倾颓了,每年春天,只剩下烧过的痕迹在荒草中泛绿。

过吴门次萨天锡韵注释

  • 吴门:指苏州,因春秋时吴国都城在此而得名。
  • 萨天锡:元代诗人,李祯此诗是次韵(按照萨天锡的诗的韵脚来写)。
  • 七泽三江:泛指江南一带的水域。七泽,古代有很多名为“泽”的湖泊,此为泛指。三江,指吴淞江、娄江、东江。
  • 甫里:地名,即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。
  • 阊门、盘门:苏州古城的两座城门。
  • 靡芜:一种香草。
  • 鸳鸯沙:水中的沙洲,常有鸳鸯栖息。
  • 棠梨花:棠梨树的花。
  • 馆娃宫:春秋时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宫殿。
  • 糜鹿:也作“麋鹿”,一种大型鹿科动物。
  • 绛纱:红色的纱。
  • 三高祠:祭祀商末隐士伯夷、叔齐、虞仲的祠堂。
  • 真娘:传说中苏州的一位妓女,因不愿屈从权贵而投水自尽,后人敬其节义而建墓。
  • 屟廊(xiè láng):用屟粉涂饰的走廊。屟粉,用蚌壳烧制成的白色粉末。
  • 烧痕绿:指野草经焚烧后,春风吹又生,呈现一片绿色。

过吴门次萨天锡韵讲解

这首诗是李祯路过苏州时,次韵萨天锡的诗作,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。诗人描绘了苏州一带优美的自然风光,也追忆了与苏州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典故,感叹了繁华落尽、物是人非的沧桑变化。

  • 首联写苏州一带的水乡风光,用“七泽三江”和“杨柳芙蓉”点明地域特色和景色之美。
  • 颔联从城门写起,暗示自己游历的路线,并用“半掩珠帘画楼里”描写了昔日繁华的景象。
  • 颈联通过“靡芜”、“棠梨花”、“馆娃宫”、“鬼灯”等意象,暗示了昔日繁华已逝,如今一片荒凉的景象。馆娃宫是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,是吴国由盛转衰的象征。
  • 尾联则通过三高祠、真娘墓、西施屟廊等典故,进一步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凭吊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,结尾以“烧痕绿”作结,暗示了历史的痕迹和生命的轮回。全诗语言流畅自然,意境深远,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。
李祯[]

李祯,字维卿,湖南安化人。隆庆五年(1571)的进士。授职为高平知县,征召为御史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6626dcd6ff957871cad8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