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罗公升的诗>挽何见山二首>

挽何见山二首,罗公升挽何见山二首全诗,罗公升挽何见山二首古诗,挽何见山二首翻译,挽何见山二首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罗公升

试手闻弦化,焦头谕檄驰。
鹏方从海运,鳌已戴山移。
虚哭玄元庙,还赓鹫领诗。
寥寥岛中客,不负故王知。

挽何见山二首译文

你刚崭露头角就展现了化育人心的能力,战火纷飞中仍奔走传达谕令。好比鲲鹏正要从大海起飞,又像神鳌已背负着山峦移动。只能在玄元庙前空自哭泣,还要勉力续写你如鹫峰般高远的诗篇。我这孤零零的岛中客人啊,没有辜负先王的知遇之恩。

挽何见山二首注释

  • 挽:哀悼。
  • 何见山:人名,此处指作者罗公升的朋友或同僚。
  • 试手:初次显露才能。
  • 闻弦化:比喻政教的推行能感化人民,使之归善。闻弦歌而知雅意,化民成俗。
  • 焦头:形容奔波劳碌。语出《史记·张释之冯唐列传》:“伏轼案剑,傅心救火,焦头烂额。”
  • 谕檄:晓谕和檄文,指政令文书。
  • 鹏:鲲鹏,传说中的大鸟,比喻有远大抱负的人。
  • 海运:鲲鹏从海中起飞,比喻施展远大抱负。
  • 鳌:传说中的大龟,能背负山岳。
  • 戴山移:比喻承担重任。
  • 虚哭:空自哭泣,表达哀悼之情。
  • 玄元庙:道教庙宇,此处或指何见山去世后停灵之处。
  • 赓(gēng):继续,续写。
  • 鹫岭诗:指何见山如鹫峰般高远的诗篇。佛教有灵鹫山,常用来比喻高僧或高远之境。
  • 寥寥:孤单,寂寞。
  • 岛中客:作者自称,可能当时身处偏远之地。
  • 故王:已故的君王或长官,此处指对作者有知遇之恩的人。

挽何见山二首讲解

这首诗是罗公升哀悼友人何见山的挽诗。全诗表达了对何见山英年早逝的惋惜,以及对其才华和功绩的赞扬,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孤寂的心情和对故人的怀念。

  • 首联“试手闻弦化,焦头谕檄驰”概括了何见山生前的作为。他刚一展露才华,就展现了教化人心的能力,即便在战乱中,也奔波各地传达政令,可见其为国为民的奉献精神。
  • 颔联“鹏方从海运,鳌已戴山移”用鲲鹏和鳌的典故,极力赞扬何见山的能力和抱负。鲲鹏将要从大海起飞,比喻他正要施展远大抱负;神鳌背负山峦移动,比喻他能够承担重任,可惜天不假年。
  • 颈联“虚哭玄元庙,还赓鹫领诗”表达了诗人对何见山的哀悼之情。只能在他停灵的玄元庙前空自哭泣,还要勉力续写他如鹫峰般高远的诗篇,可见诗人对何见山的才华的敬佩。
  • 尾联“寥寥岛中客,不负故王知”抒发了诗人自己的孤寂之情和对故人的怀念。诗人自称是孤单的岛中客人,表示自己没有辜负先王的知遇之恩,也要像何见山一样,为国为民尽忠职守。

全诗用典较多,语言精炼,感情真挚,表达了诗人对何见山深切的哀悼和怀念之情。

罗公升[宋代]

罗公升,字时翁,一字沧洲,永丰(今属江西)人。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。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,兵败被执,不食死。宋亡,倾资北游燕、赵,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,不果。回乡隐居以终。有《无名集》、《还山稿》、《抗尘集》、《痴业集》、《北行卷》等,后人合为《沧洲集》五卷。事见本集附录刘辰翁《宋贞士罗沧洲先生诗叙》,清同治《永丰县志》卷二四有传。罗公升诗,以清金氏文瑞楼钞《宋人小集六十八种·宋贞士罗沧洲先生集》为底本,校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宋百家诗存·沧洲集》(简称四库本)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5eb2c5bf1ff60f991732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