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黎廷瑞的诗>过干越宿熊氏澹园偕东采驾阁西玉国正二同年>

过干越宿熊氏澹园偕东采驾阁西玉国正二同年,黎廷瑞过干越宿熊氏澹园偕东采驾阁西玉国正二同年全诗,黎廷瑞过干越宿熊氏澹园偕东采驾阁西玉国正二同年古诗,过干越宿熊氏澹园偕东采驾阁西玉国正二同年翻译,过干越宿熊氏澹园偕东采驾阁西玉国正二同年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黎廷瑞

当年曲江燕,并醉西湖舟。
芳梦故依然,落花水空流。
今晨定何朝,联裾此夷犹。
暄风不惊波,小泊琵琶洲。
无人度新音,松声澹萧飕。
却回羽人观,复为瑶琴留。
俯仰信多感,逍遥且忘忧。
幸无商人船,唤起青衫愁。

过干越宿熊氏澹园偕东采驾阁西玉国正二同年译文

当年在长安曲江池畔欢宴,也曾一同醉卧在西湖的游船上。美好的回忆依旧清晰如昨,只是如今落花飘零,流水空自流淌。

今天是什么日子啊,我们三人结伴在此徘徊逗留。和煦的春风吹拂,湖面平静不起波澜,我们把船停靠在琵琶洲。

没有人演奏新的乐曲,只有松涛声清淡而凄凉。我们转身返回道观,又为瑶琴的美妙音色所吸引。

俯仰之间,令人感慨万千,不如逍遥自在,暂时忘记忧愁。幸好没有商人的船只经过,免得唤起身穿青衫的忧愁思绪。

过干越宿熊氏澹园偕东采驾阁西玉国正二同年注释

  • 干越:指浙江一带,此指熊氏澹园所在地。
  • 熊氏澹园:熊氏的园林,具体人待考。
  • 东采、驾阁、西玉、国正:均为作者同年的友人。
  • 曲江:唐长安城东南的著名游览胜地,以宴饮闻名。
  • 夷犹:徘徊,留恋。
  • 琵琶洲:湖中沙洲,形状似琵琶。
  • 羽人观:道观。
  • 瑶琴:精美的琴。
  • 青衫:古代地位较低的士人所穿的衣服。此处指作者自己,也可能泛指仕途不顺的读书人。

过干越宿熊氏澹园偕东采驾阁西玉国正二同年讲解

这首诗是作者黎廷瑞与几位同年友人同游熊氏澹园时所作。诗中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,也有对现实的感慨,表达了诗人既想超脱世俗,又难免忧愁的复杂心情。

首联追忆往昔,点明了作者与友人之间深厚的交情。诗人回忆当年在曲江池畔的欢宴,以及在西湖上的醉卧,突出了他们曾经 shared 快乐的时光。“芳梦故依然,落花水空流”一句,既是对往昔的回忆,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,美好的事物难以挽留的感伤。

颔联描写今日之游。诗人用“今晨定何朝”一句,略带疑问,暗示了这次相聚的偶然和难得。“联裾此夷犹”则生动地描绘了友人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。 “暄风不惊波,小泊琵琶洲”则是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,为下文抒情奠定了基调。

颈联由景入情,描写了作者内心的感受。在游园的过程中,诗人没有听到新的乐曲,只有松涛声,这似乎暗示了现实的平淡和寂寞。“却回羽人观,复为瑶琴留”则表明诗人试图在宗教和艺术中寻找慰藉。

尾联直抒胸臆,表达了诗人既想超脱世俗,又难免忧愁的复杂心情。“俯仰信多感,逍遥且忘忧”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烦恼,寻求逍遥自在的心情。“幸无商人船,唤起青衫愁”则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忧虑。诗人害怕被世俗的烦恼所打扰,因此希望没有商船经过,唤起自己身穿青衫的忧愁思绪。

黎廷瑞[宋代]

黎廷瑞(1250年~1308年),字祥仲,鄱阳(今江西波阳)人。度宗成淳七年(1271)赐同进士出身,时年二十二。授肇庆府司法参车,需次未上。宋亡,幽居山中十年,与吴存、徐瑞等遥。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(1286),摄本郡教事。凡五年。退后不出,更号俟庵。武宗至大元年卒。有《芳洲集》三卷,收入清史简编《鄱阳五家集》中。事见本集卷首小传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28fdcafff14cddc847e5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