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客同舟楫,相携复一归。
孤烟生暮景,远岫带春晖。
不道还山是,谁云向郭非。
禅门有通隐,喧寂共忘机。
大家都搜:
自大林与韩明府归郭中精舍译文
乡野之人与你同乘一船,相互扶持又一同返回。孤独的炊烟在傍晚的景色中升起,遥远的山峰带着春天的光辉。不要说回到山里才是隐居,谁又说走向城郭就不是隐居呢?禅门之中有通达的隐士,喧嚣与寂静都一起忘记了心机。
自大林与韩明府归郭中精舍注释
自大林与韩明府归郭中精舍讲解
这首诗是灵一与韩县令从大林寺返回城郭中精舍时所作。诗歌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的独特理解,认为隐逸不局限于山林,即使身处闹市,只要内心清净,也能达到超脱忘机的境界。
首联“野客同舟楫,相携复一归”,点明了作者与韩明府同乘船只,一同返回的情景。一个“复”字,暗示了他们之前曾离开过。
颔联“孤烟生暮景,远岫带春晖”,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色。炊烟袅袅升起,衬托出傍晚的宁静;远处的山峰带着春天的光辉,则给画面增添了一丝生机。这两句诗意境开阔,色彩明丽,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。
颈联“不道还山是,谁云向郭非”,是全诗的核心,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的独特看法。诗人认为,隐逸不在于身处何地,而在于内心是否清净。即使身处喧闹的城郭,只要能够超脱世俗,忘却心机,也能达到隐逸的境界。
尾联“禅门有通隐,喧寂共忘机”,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。禅门之中有通达的隐士,他们能够在喧闹与寂静中都保持内心的平静,忘却一切心机。这既是对隐逸之道的总结,也是对自身理想的追求。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深远,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的独特理解和对超脱人生的向往。它告诉我们,真正的隐逸不在于外在的环境,而在于内心的修养。只要内心清净,无论身处何地,都能达到超脱忘机的境界。
诗词大全
别人正在查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1eff4cb7d86ff397c517.html
联系邮箱: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