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敖陶孙的诗>赠玻璃僧慧观长老>

赠玻璃僧慧观长老,敖陶孙赠玻璃僧慧观长老全诗,敖陶孙赠玻璃僧慧观长老古诗,赠玻璃僧慧观长老翻译,赠玻璃僧慧观长老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敖陶孙

千年观一如,三日客同居。
祗道清淮近,乌知浊世疏。
地穷初限橘,水富巧藏鱼。
排闼风烟入,观心视听虚。
饭香鸦闯户,茶孰水鸣除。
潮载支祁愤,天关禹贡书。
磬材徵古在,石蕝表凶馀。
董杏通邻堵,秦瓜过满车。
游方孤雁去,问法翠屏舒。
何日荆溪道,诛蓬对结庐。

赠玻璃僧慧观长老译文

千年古刹的景象始终如一,与慧观长老相处了短短三天,却胜过长久。 只知道这里靠近清澈的淮水,哪里想到这里远离污浊的世俗。 此地已是橘树生长的最北界限,水域肥沃,鱼儿巧妙地藏匿其中。 推开门,风烟涌入,静观内心,外界的声色都变得虚无缥缈。 饭菜的香味引得乌鸦闯入房户,茶水煮沸时,水声在台阶下鸣响。 潮水似乎承载着支祁的愤怒,天关记载着大禹治水的功绩。 磬的材质古老,似乎在征询着古老的历史,石头的祭器,似乎在诉说着凶年的残余。 董奉的杏树遍及邻里,秦朝的瓜果堆满了车。 孤雁独自远游而去,翠绿的山屏如同舒展开来的画卷,供人问道求法。 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荆溪,与长老一起除草结庐,隐居山林。

赠玻璃僧慧观长老注释

  • 玻璃僧:指慧观长老,因其心境澄澈如玻璃而得名。
  • 祗道:只知道。
  • 乌知:哪里知道。
  • 浊世:污浊的世俗。
  • 初限橘:橘树生长的最北界限。
  • 巧藏鱼:鱼儿巧妙地藏匿其中,形容水域肥沃,鱼产丰富。
  • 排闼:推门。闼,小门。
  • 观心:佛教语,指静观内心,澄心静虑。
  • 视听虚:外界的声色都变得虚无缥缈。
  • 饭香鸦闯户:饭菜的香味引得乌鸦闯入房户。
  • 茶孰水鸣除:茶水煮沸时,水声在台阶下鸣响。孰,通“熟”。除,台阶。
  • 支祁: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水怪,相传被大禹降伏。
  • 天关禹贡书:《禹贡》,记载大禹治水的书。
  • 磬材徵古在:磬的材质古老,似乎在征询着古老的历史。
  • 石蕝表凶馀:石头的祭器,似乎在诉说着凶年的残余。蕝,古代祭祀时放置祭品的石墩。
  • 董杏通邻堵:董奉的杏树遍及邻里。董奉,东汉名医,相传他行医不取报酬,只让病人栽杏树,杏树成林。
  • 秦瓜过满车:秦朝的瓜果堆满了车。
  • 游方孤雁去:孤雁独自远游而去。
  • 翠屏舒:翠绿的山屏如同舒展开来的画卷。
  • 荆溪:地名,在今江苏宜兴。
  • 诛蓬对结庐:除草结庐,隐居山林。蓬,杂草。

赠玻璃僧慧观长老讲解

这首诗是敖陶孙赠给慧观长老的。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慧观长老的敬佩之情,以及对清静隐逸生活的向往。

诗歌从寺庙的古老和与长老相处的短暂入手,突出了长老的德行高尚,令人敬佩。接着,描写了寺庙周围的环境,橘树、鱼、风烟、水声等,营造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,反衬出世俗的污浊。中间部分,诗人引用了支祁、禹贡、董杏等典故,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。最后,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能够与长老一起隐居山林的心愿,进一步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。

整首诗语言精炼,意境深远,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信仰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诗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,又有对历史典故的引用,使得诗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同时,诗歌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。

敖陶孙[宋代]

字器之,号臞翁,一号臞庵,自称“东塘人”。淳熙七年(1180年)乡荐第一,客居昆山。在太学,曾写诗送朱熹,又作诗悼赵汝愚,忤韩侂胄。庆元五年(1199年)进士。历任海门县主簿,漳州府学教授、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。因临安书商陈起刊刻《江湖集》受株连贬官。官至温陵通判。宝庆三年(1227年)卒。著有《臞翁诗集》2卷,收入《南宋群贤小集》。《江湖集》、《江湖后集》可见其佚诗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11f389c8ecc56d968aa5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