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昌符的诗>秋中夜坐>

秋中夜坐,李昌符秋中夜坐全诗,李昌符秋中夜坐古诗,秋中夜坐翻译,秋中夜坐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昌符

空庭吟坐久,爽气入荷衣。
病叶先秋落,惊禽背月飞。
瘴云晴未散,戍客老将依。
为应金门策,多应说战机。

秋中夜坐译文

空旷的庭院中,我独自静坐吟哦良久,清凉的秋意浸透了我的衣衫。 凋零的病叶率先在秋风中飘落,受惊的鸟儿背对着月亮飞去。 瘴气形成的云雾,即使天晴也未完全消散,戍守边疆的将士也渐渐老去,相互依偎。 为了响应朝廷的策问,我应该多陈述关于战争时机的策略。

秋中夜坐注释

  • 空庭:空旷的庭院。
  • 吟坐:静坐吟咏。
  • 爽气:清凉的气息,秋天的凉意。
  • 入荷衣:浸透了衣衫。
  • 病叶:枯黄凋零的叶子。
  • 先秋落:比别的叶子先落下,表明秋意渐浓。
  • 惊禽:受惊的鸟。
  • 背月飞:背对着月亮飞去。
  • 瘴云:瘴气形成的云雾,多出现于南方潮湿地区。
  • 晴未散:天晴了还没有消散。
  • 戍客:戍守边疆的将士。
  • 老将依:老了相互依靠,指戍守边疆多年。
  • 金门策:指朝廷的策问。金门,汉代宫门名,后泛指朝廷。
  • 为应:为了响应。
  • 战机:战争的时机和策略。

秋中夜坐讲解

这首诗是李昌符在秋夜静坐时所作,描绘了秋夜空旷寂寥的景象,并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。

首联点明时间和环境,诗人独自在空旷的庭院中吟坐,感受到秋夜的清凉。次联通过“病叶先秋落,惊禽背月飞”两个细节,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氛围。“病叶”和“惊禽”都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忧虑。

第三联写景,但景中寓情。“瘴云晴未散”暗示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,“戍客老将依”则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同情,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边防的担忧。

尾联回到诗人自身,表明他关心国家大事,想要为国效力。“为应金门策,多应说战机”,诗人表示要积极响应朝廷的策问,多提关于战争时机的策略,体现了他希望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愿望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语言简洁,意境深远,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积极用世的思想。诗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,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,体现了诗人较高的艺术水平。

李昌符[唐代]

[唐](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)字若梦,(唐诗纪事作嵓梦。此从唐才子传)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,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。有诗名,久不登第。咸通四年,(公元八六三年)忽得一计,乃作婢仆诗五十首,中有云:“春娘爱上酒家楼,不怕归迟总不忧;推道那家娘子卧,且教留住待梳头”。又云:“不论秋菊与春花,个筒能瞳空肚茶。无事莫教频入库,每般(或作一名)闲物要些些”。所言皆中婢仆之讳,浃旬之间,京都盛传。是年遂及第尝与郑谷酬赠。仕历尚书郎、膳部员外郎。(唐才子传作昌符作奴婢诗,御史劾以轻薄为文,多妨政务,遂谪官终身。此从北梦琐言)昌符著有诗集一卷,《唐才子传》传于世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102b3d978d2fed0e8a86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