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昌符的诗>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>

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,李昌符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全诗,李昌符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古诗,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翻译,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昌符

才薄命如此,自嗟兼自疑。
遭逢好文日,黜落至公时。
倚玉甘无路,穿杨却未期。
更惭君侍坐,问许可言诗。

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译文

才华浅薄命运多舛就是我这样的人,只能自己叹息,也怀疑自己。有幸赶上崇尚文章的时代,却在公正的选拔中被黜落。想要依附贤才如同倚靠美玉,却无路可走;想要像射穿杨柳一样一举成名,却还看不到希望。更惭愧的是您还屈尊侍坐,问我是否可以说说诗。

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注释

  • 下第:科举考试落榜。
  • 侍郎:官名,尚书省各部的副长官。
  • 示意:用眼神或手势暗示。
  • 新先辈:新科进士。
  • 宣恩:表达恩情。
  • 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:科举考试落榜后,蒙受侍郎用眼神或手势示意指向新科进士,表达感谢。
  • 才薄:才华浅薄。
  • 命如此:命运就是这样。
  • 自嗟:自己叹息。
  • 自疑:自我怀疑。
  • 遭逢:遇到,碰到。
  • 好文日:崇尚文章的时代。
  • 黜落:贬斥,落选。
  • 至公时:公正的时代。
  • 倚玉:比喻依附贤才。
  • 甘无路:甘心没有出路,指没有机会得到提拔。
  • 穿杨:指射穿杨柳的叶子,比喻技艺精湛。这里指科举高中。
  • 却未期:还没有到期望的时候。
  • 君:指侍郎。
  • 侍坐:屈尊侍奉。
  • 问许可言诗:询问我是否可以说说诗。

下第后蒙侍郎示意指于新先辈宣恩感谢讲解

这首诗是李昌符科举落榜后,为了感谢一位侍郎的关照而作。诗中表达了作者落榜后的失落、自疑和对命运的无奈,同时也表达了对侍郎的感激之情。

首联“才薄命如此,自嗟兼自疑”开篇点题,直接表明自己才华浅薄、命运不济,只能叹息和自我怀疑。这是一种非常坦诚的自我剖析,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。

颔联“遭逢好文日,黜落至公时”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无奈。在崇尚文章的时代,在公正的选拔中,自己却落榜,这更增加了他的失落感。

颈联“倚玉甘无路,穿杨却未期”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迷茫。“倚玉”比喻依附贤才,但作者感到自己没有这样的机会;“穿杨”比喻科举高中,但作者看不到希望。

尾联“更惭君侍坐,问许可言诗”表达了作者对侍郎的感激之情。侍郎的屈尊侍坐,并询问他是否可以说说诗,这让作者感到非常惭愧和感动。这也暗示了侍郎对他的鼓励和期望。

全诗语言朴实,感情真挚,表达了作者落榜后的复杂心情,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恩人的感激。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,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。

李昌符[唐代]

[唐](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)字若梦,(唐诗纪事作嵓梦。此从唐才子传)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,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。有诗名,久不登第。咸通四年,(公元八六三年)忽得一计,乃作婢仆诗五十首,中有云:“春娘爱上酒家楼,不怕归迟总不忧;推道那家娘子卧,且教留住待梳头”。又云:“不论秋菊与春花,个筒能瞳空肚茶。无事莫教频入库,每般(或作一名)闲物要些些”。所言皆中婢仆之讳,浃旬之间,京都盛传。是年遂及第尝与郑谷酬赠。仕历尚书郎、膳部员外郎。(唐才子传作昌符作奴婢诗,御史劾以轻薄为文,多妨政务,遂谪官终身。此从北梦琐言)昌符著有诗集一卷,《唐才子传》传于世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b3e32abfec74bd8ac627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