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昌符的诗>感怀题从舅宅>

感怀题从舅宅,李昌符感怀题从舅宅全诗,李昌符感怀题从舅宅古诗,感怀题从舅宅翻译,感怀题从舅宅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昌符

郗家庭树下,几度醉春风。
今日花还发,当时事不同。
流言应未息,直道竟难通。
徒遣相思者,悲歌向暮空。

感怀题从舅宅译文

在郗家高大的庭院树下,我曾多少次沉醉于和煦的春风中。今日庭院中的花依旧盛开,但往昔的景象与今日已截然不同。那些诽谤的流言恐怕还没有止息,正直的言论终究难以被采纳。空留下我这个思念故人的惆怅之人,对着日暮的天空悲伤地歌唱。

感怀题从舅宅注释

  • 郗家庭树: 指郗鉴的故宅。郗鉴,东晋名臣,以知人善任著称。这里借指诗人亲戚的住宅,也暗含对贤能之士的追思。
  • 几度醉春风: 形容过去多次在此处饮酒赏春,生活 আনন্দ
  • 花还发: 花依旧开放,表明时间流逝,景色依旧。
  • 当时事不同: 今非昔比,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。
  • 流言应未息: 指那些诽谤、中伤的言论,至今可能还没有停止。
  • 直道竟难通: 正直的言论最终难以被采纳施行。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失望。
  • 徒遣: 白白地,徒然。
  • 相思者: 指诗人自己,因为感怀往事而生出思念之情。
  • 悲歌向暮空: 对着日暮的天空悲伤地歌唱,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。

感怀题从舅宅讲解

这首诗是李昌符感怀之作,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和怀才不遇的悲愤。诗人通过对昔日欢聚之地的追忆,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社会现实的不满。

首联追忆往昔,点明地点和往事。“郗家庭树下,几度醉春风”,诗人回忆过去曾多次在亲戚家的庭院里饮酒赏春,沉醉于美好的环境中。这里用“郗家庭树”暗示了此处曾是贤士的居所,表达了诗人对贤能之士的仰慕之情。

颔联感叹今昔。“今日花还发,当时事不同”,眼前的花依旧盛开,但人事已非,昔日的欢乐景象已不复存在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、世事变迁的感慨。

颈联直抒胸臆,表达对现实的失望。“流言应未息,直道竟难通”,诗人感叹那些诽谤中伤的流言可能还没有停止,正直的言论终究难以被采纳。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对自身遭遇的不平。

尾联抒发情怀,表达悲愤之情。“徒遣相思者,悲歌向暮空”,空留下我这个思念故人的惆怅之人,对着日暮的天空悲伤地歌唱。这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无奈,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前途的担忧。

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,情感真挚深沉,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社会现实的不满。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写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,诗人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困境。

李昌符[唐代]

[唐](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)字若梦,(唐诗纪事作嵓梦。此从唐才子传)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,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。有诗名,久不登第。咸通四年,(公元八六三年)忽得一计,乃作婢仆诗五十首,中有云:“春娘爱上酒家楼,不怕归迟总不忧;推道那家娘子卧,且教留住待梳头”。又云:“不论秋菊与春花,个筒能瞳空肚茶。无事莫教频入库,每般(或作一名)闲物要些些”。所言皆中婢仆之讳,浃旬之间,京都盛传。是年遂及第尝与郑谷酬赠。仕历尚书郎、膳部员外郎。(唐才子传作昌符作奴婢诗,御史劾以轻薄为文,多妨政务,遂谪官终身。此从北梦琐言)昌符著有诗集一卷,《唐才子传》传于世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a584936923b18f0b543f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