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陆文圭的诗>鉴止堂>

鉴止堂,陆文圭鉴止堂全诗,陆文圭鉴止堂古诗,鉴止堂翻译,鉴止堂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元代] 陆文圭

流水涓涓止水停,要令漱玉结憎冰。
深溪不泛桃花出,谁识仙源在武陵。

鉴止堂译文

涓涓细流汇入平静的湖面,想要用这清澈的流水洗去尘世的污垢,使其凝结成冰一般纯洁的心境。幽深的山谷中不见桃花随流水飘出,又有谁能知道那如同仙境般的源头,就在武陵呢?

鉴止堂注释

  • 鉴止堂:陆文圭所建堂名。“鉴”,以水为鉴,有警戒、借鉴之意。“止”,静止,安定。合起来,有以平静之心,观照自身,明辨得失之意。
  • 涓涓:细水缓流的样子。
  • 止水:平静的水面,指静止的湖水。
  • 漱玉:洗涤玉石。比喻洗去尘世的污垢,使心灵纯洁。
  • 憎冰:厌恶污浊,追求像冰一样的纯洁。憎,通“增”。
  • 深溪:幽深的山谷。
  • 桃花出:指桃花随流水飘出,语出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。
  • 仙源:指如同仙境般的源头,也指理想中的美好境界。
  • 武陵:指武陵郡,即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中桃花源的所在地。这里借指理想的隐居之地。

鉴止堂讲解

这首诗是陆文圭题咏其所建“鉴止堂”之作。全诗意境清幽,表达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、向往隐逸生活的思想。

首联“流水涓涓止水停,要令漱玉结憎冰”,描写了鉴止堂周围的环境,涓涓细流汇入平静的湖面,诗人希望通过这清澈的流水洗去尘世的污垢,使心灵如冰一般纯洁。流水与止水的对比,既写出了环境的清幽,也暗示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的心境。

颔联“深溪不泛桃花出,谁识仙源在武陵”,借用了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的典故,诗人身处幽深的山谷,却看不到桃花随流水飘出,表达了对世俗的厌倦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。同时也反问道,又有谁能真正理解那如同仙境般的源头,就在武陵呢?暗示着只有像陶渊明那样隐居避世,才能找到真正的理想境界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语言清丽,意境深远,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,追求内心平静和向往隐逸生活的高洁情怀。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批判,也有对理想的追求,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精神境界。

陆文圭[元代]

陆文圭(1252~1336),元代文学家。字子方,号墙东,江阴(今属江苏)人。博通经史百家,兼及天文、地理、律历、医药、算术之学。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陆文圭的雅号,“墙东”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。西汉末年,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,当牛侩(买卖牛的中间人)以自隐。当时人们称他为“避世墙东王君公”。见《后汉书·逄萌传》。后来以“墙东避世”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,“墙东”指隐居之地。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陆文圭,对于这个雅号,他自己也欣然接受,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《墙东类稿》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01eb50df17871d5cad12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