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颀的诗>题綦毋校书别业>

题綦毋校书别业,李颀题綦毋校书别业全诗,李颀题綦毋校书别业古诗,题綦毋校书别业翻译,题綦毋校书别业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颀

常称挂冠吏,昨日归沧洲。
行客暮帆远,主人庭树秋。
岂伊问天命,但欲为山游。
万物我何有,白云空自幽。
萧条江海上,日夕见丹丘。
生事非渔钓,赏心随去留。
惜哉旷微月,欲济无轻舟。
倏忽令人老,相思河水流。

题綦毋校书别业译文

经常自诩是辞官归隐之人,昨天终于回到了隐居的沧洲。 远行的旅客扬帆远去,日暮时分已看不清,而主人家的庭院也已是秋意渐浓。 我并非要探究天命如何,只是想漫游山林,寻觅自由。 世间万物我又有何占有?只有白云悠闲自在,独自飘浮。 在这萧条冷落的江海上,日日夜夜都能望见仙境丹丘。 我的生活并非仅仅是打渔垂钓,只是随着心意来决定去留。 可惜这空旷而又明亮的月光,想要渡河却没有轻便的小舟。 时光飞逝,转眼就让人衰老,我对你的思念就像这奔流不息的河水一样。

题綦毋校书别业注释

  • :题写,题诗。
  • 綦毋(qí wú)校书:綦毋氏,复姓,名校书,官名,掌管书籍校对。别业:别墅,园林。
  • 挂冠吏:指辞官归隐的官吏。挂冠,指辞官。
  • 沧洲:指隐士居住的地方,多指水边。
  • 行客:远行的客人。
  • :句中助词,无实义。
  • 天命:指自然的规律,命运。
  • 丹丘: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。
  • 生事:指生活的事情,生计。
  • 旷微月:空旷而明亮的月亮。
  • :渡河。
  • 倏忽:极快地,一下子。

题綦毋校书别业讲解

这首诗是李颀赠别友人綦毋校书的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隐的欣羡和惜别之情,以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。

首联“常称挂冠吏,昨日归沧洲”,点明綦毋校书的归隐。诗人说綦毋校书经常自诩是辞官归隐之人,如今终于回到了隐居的沧洲,表达了对友人实现夙愿的欣慰。

颔联“行客暮帆远,主人庭树秋”,描写了送别时的景象。远行的旅客扬帆远去,日暮时分已看不清,而主人家的庭院也已是秋意渐浓,烘托出离别的气氛。

颈联“岂伊问天命,但欲为山游。万物我何有,白云空自幽。萧条江海上,日夕见丹丘。生事非渔钓,赏心随去留”,写友人归隐后的生活。綦毋校书并非要探究天命如何,只是想漫游山林,寻觅自由。世间万物他又有何占有?只有白云悠闲自在,独自飘浮。在这萧条冷落的江海上,他日日夜夜都能望见仙境丹丘。他的生活并非仅仅是打渔垂钓,只是随着心意来决定去留。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羡慕。

尾联“惜哉旷微月,欲济无轻舟。倏忽令人老,相思河水流”,表达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悟。可惜这空旷而又明亮的月光,想要渡河却没有轻便的小舟,暗示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。时光飞逝,转眼就让人衰老,我对你的思念就像这奔流不息的河水一样。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切思念。

全诗语言流畅自然,意境开阔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和对人生的感悟,也展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淡泊名利的情怀。

李颀[唐代]

李颀(690-751),汉族,东川(今四川三台)人(有争议),唐代诗人。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。开元十三年进士,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,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,风格豪放,慷慨悲凉,七言歌行尤具特色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c32344d06d38258cd64d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