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颀的诗>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>

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,李颀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全诗,李颀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古诗,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翻译,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颀

识子十年何不遇,只爱欢游两京路。
朝吟左氏娇女篇,夜诵相如美人赋。
长安春物旧相宜,小苑蒲萄花满枝。
柳色偏浓九华殿,莺声醉杀五陵儿。
曳裾此日从何所,中贵由来尽相许。
白夹春衫仙吏赠,乌皮隐几台郎与。
新诗乐府唱堪愁,御妓应传鳷鹊楼。
西上虽因长公主,终须一见曲陵侯。

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译文

认识你十年了,为何还未遇到赏识?只因你喜爱游乐在长安、洛阳这两京的道路上。白天吟诵《左传》中描写女子娇美的篇章,夜晚则诵读司马相如的《美人赋》。长安的春景与你昔日十分相宜,小苑里的葡萄花开满了枝头。九华殿旁的柳色格外浓郁,莺鸟的鸣叫声几乎要让五陵的少年们沉醉而亡。

如今你要穿着官服去往何处?想必是得到了众多朝廷权贵的赏识。白色的夹衫是仙官赠予的,乌黑的隐几是台郎所给的。你的新诗歌唱出来足以让乐府的乐工感到担忧,想必皇宫中的歌妓会把你的作品传唱到鳷鹊楼上。虽然你西行入京是因长公主的举荐,但最终也一定会受到曲陵侯的赏识。

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注释

  • 康洽:诗人朋友,生平不详。
  • 乐府歌:指乐府诗,一种配乐演唱的诗歌形式。
  • 识子:认识你。
  • 两京路:指长安和洛阳,当时政治文化中心。
  • 左氏娇女篇:《左传》中描写女子美貌的篇章。
  • 相如美人赋:司马相如的《美人赋》,以华丽的辞藻描写美人。
  • 长安春物:长安的春景。
  • 小苑蒲萄花:小苑里的葡萄花。
  • 九华殿:宫殿名。
  • 五陵儿:指长安城里富家子弟。
  • 曳裾:穿着官服。
  • 中贵:指朝廷中的权贵。
  • 白夹春衫:白色的夹衫,一种春季穿的官服。
  • 仙吏:指有仙风道骨的官员。
  • 乌皮隐几:黑色的皮面隐几,一种供人倚靠的家具。
  • 台郎:指在御史台任职的官员。
  • 乐府:掌管音乐的官署。
  • 御妓:皇宫中的歌妓。
  • 鳷鹊楼:汉武帝时在长安建造的楼阁,非常高大。
  • 长公主:皇帝的女儿。
  • 曲陵侯:指当时的权贵,具体指谁有争议。

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讲解

这首诗是李颀送别友人康洽入京,希望他能在政治上有所发展的作品。诗歌以送别为契机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期许和祝愿,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才能未被赏识的惋惜。

诗歌前四句点明送别的主题,并概括了康洽的才华和经历。诗人感叹友人十年未遇,指出其才华横溢,喜爱游历两京,精通文学。

接下来四句描写长安的春景,烘托了送别时的氛围,也暗示了长安是康洽施展才华的舞台。诗人描绘了长安春天的美好景象,以及达官贵人奢靡的生活,预示着康洽入京后可能会遇到的机遇。

再四句写康洽的行装和背景,暗示他得到了朝廷权贵的赏识和支持。诗人描写了康洽所穿的官服和所用的器具,都来自朝廷官员的赠与,说明他已经得到了他们的认可。

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对康洽未来前途的期望,希望他能得到皇帝的赏识。诗人认为康洽的才华足以让乐府乐工感到担忧,他的作品也一定会被宫廷歌妓传唱。虽然这次入京是依靠长公主的推荐,但最终一定会得到曲陵侯的赏识。

全诗语言流畅,感情真挚,既有对友人的赞赏和期许,也有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,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。诗歌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,如比喻、拟人、用典等,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。

李颀[唐代]

李颀(690-751),汉族,东川(今四川三台)人(有争议),唐代诗人。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。开元十三年进士,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,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,风格豪放,慷慨悲凉,七言歌行尤具特色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a571874b7d82066a9afd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