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绅的诗>过钟陵(余长庆三年除江西观察使 奉诏不之任)>

过钟陵(余长庆三年除江西观察使 奉诏不之任),李绅过钟陵(余长庆三年除江西观察使 奉诏不之任)全诗,李绅过钟陵(余长庆三年除江西观察使 奉诏不之任)古诗,过钟陵(余长庆三年除江西观察使 奉诏不之任)翻译,过钟陵(余长庆三年除江西观察使 奉诏不之任)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绅

龙沙江尾抱钟陵,水郭村桥晚景澄。
江对楚山千里月,郭连渔浦万家灯。
省抛双旆辞荣宠,遽落丹霄起爱憎。
惆怅旧游同草露,却思恩顾一沾膺。

过钟陵(余长庆三年除江西观察使 奉诏不之任)译文

钟陵城依偎在龙沙江的尽头,傍水的城郭和乡村的桥梁沐浴在澄澈的晚霞中。面对着长江,可以望见楚山沐浴在千里月光之下,城郭连接着渔浦,万家灯火闪烁。我辞去了即将到手的江西观察使的官位,抛弃了象征权势的双旗,并非真的舍弃荣华富贵,而是从高位跌落后,引发了对世事爱憎之情的顿悟。回想起往昔的游历,如同朝露般短暂易逝,令人惆怅,唯有皇恩浩荡,时刻铭记于心。

过钟陵(余长庆三年除江西观察使 奉诏不之任)注释

  • 钟陵:即洪州,今江西省南昌市。唐代曾设钟陵县。
  • 龙沙:指长江下游一带,因多沙洲而得名。
  • 江尾:长江的尽头,指长江流经钟陵一带。
  • 水郭:傍水的城郭。
  • 村桥:乡村的桥梁。
  • 晚景澄:傍晚的景色清澈明朗。澄,清澈。
  • 楚山:指长江中游一带的山脉,泛指南方山川。
  • 渔浦:渔村。
  • 省抛双旆:反省自己,抛弃了双旆。双旆,古代官员出行时所用的旗帜,这里代指官位和权势。省,反省。抛,舍弃。旆(pèi),旗帜。
  • 辞荣宠:辞别荣华和恩宠。
  • 遽落丹霄:突然从高处跌落。丹霄,指高空,也指朝廷。遽(jù),突然。
  • 起爱憎:产生了爱和憎的情感。
  • 旧游:往昔的游历。
  • 草露:比喻短暂易逝的事物。
  • 恩顾:皇上的恩宠和眷顾。
  • 沾膺(yīng):沾湿胸襟,表示感激涕零。膺,胸。

过钟陵(余长庆三年除江西观察使 奉诏不之任)讲解

此诗是李绅在长庆三年(823年)被任命为江西观察使,但奉诏未赴任时所作。诗人通过描写钟陵一带的景色,抒发了自己辞官后的复杂情感。

首联描绘了钟陵的地理环境和傍晚的景色,展现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。“龙沙江尾抱钟陵,水郭村桥晚景澄”,点明了地点,并以“抱”字写出钟陵依水而立的地理特征。“晚景澄”则渲染了傍晚时分的清澈明朗,为全诗奠定了一种平和的基调。

颔联则将视线扩展,描绘了更为广阔的景象。“江对楚山千里月,郭连渔浦万家灯”,长江对望着楚山,千里月光倾泻而下,城郭连接着渔村,万家灯火闪烁,将钟陵的夜景描绘得如诗如画。这两句运用了对仗的手法,意境开阔,气象宏大。

颈联是全诗的转折点,诗人开始抒发自己的情感。“省抛双旆辞荣宠,遽落丹霄起爱憎”,诗人反省自己,抛弃了象征权势的双旗,并非真的舍弃荣华富贵,而是从高位跌落后,引发了对世事爱憎之情的顿悟。“省抛”和“遽落”两个词,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无奈。

尾联则以回忆和感恩作结。“惆怅旧游同草露,却思恩顾一沾膺”,诗人回想起往昔的游历,如同朝露般短暂易逝,令人惆怅,唯有皇恩浩荡,时刻铭记于心。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叹和对皇恩的感激之情。

全诗语言流畅自然,意境优美,情感真挚,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写,也有对人生的感悟,充分展现了李绅的诗歌创作才华。诗中表达的辞官后的复杂情感,以及对世事人生的深刻思考,也使得这首诗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。

李绅[唐代]

李绅(772—846)汉族,亳州(今属安徽)人,生于乌程(今浙江湖州),长于润州无锡(今属江苏)。字公垂。27岁考中进士,补国子助教。与元稹、白居易交游甚密,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,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。作有《乐府新题》20首,已佚。著有《悯农》诗两首: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,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脍炙人口,妇孺皆知,千古传诵。《全唐诗》存其诗四卷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7c820baffdec5f771605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