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廌的诗>少华山>

少华山,李廌少华山全诗,李廌少华山古诗,少华山翻译,少华山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李廌

少华连延翠烟永,细路缘云上高顶。
奇峰西奔入秦蜀,幽谷南通接荆郢。
昔年蛟龙忽变化,怒蹙山巅压州境。
山灵吐怪助豪强,地轴狂推如转梗。
盘龙七社万户余,卵覆巢倾伸臂猛。
近来又说神羊岭,六里横开罅如井。
居民惴惴已忧疑,惟恐蛟龙怒还逞。
勿令岸谷复颠移,鼓铸神功烦禹鼎。

少华山译文

少华山连绵起伏,翠绿的山色笼罩在永久的烟雾之中,沿着蜿蜒的小路,攀缘着云雾登上高高的山顶。奇特的山峰向西奔腾,仿佛要冲入秦地和蜀地,幽深的山谷向南延伸,连接着荆楚之地。

从前,有蛟龙忽然发生变化,愤怒地耸起山巅,压迫着州境。山中的精灵吐出怪异之气,帮助那些强横的势力,地轴疯狂地推移,就像转动草木一样。

盘龙七社的百姓有万户之多,他们面临着卵覆巢倾的危险,只能伸出臂膀奋力抵抗。近来,又听说神羊岭,六里长的裂缝横向展开,像井一样深。

当地的居民惶恐不安,忧虑怀疑,只怕蛟龙再次发怒逞凶。希望不要让山河再次发生颠倒和移动,希望像大禹铸鼎镇压邪物一样,用神力来巩固山河。

少华山注释

  • 少华山:山名,在今陕西华县东南。
  • 连延:连绵不断。
  • 翠烟永:形容山色翠绿,笼罩在永久的烟雾之中。
  • 缘云:沿着云雾。
  • 高顶:高高的山顶。
  • 西奔入秦蜀:指山势向西延伸,进入秦地和蜀地。
  • 幽谷南通接荆郢:指幽深的山谷向南延伸,连接着荆楚之地。荆郢,泛指荆楚地区。
  • 蛟龙:古代传说中的神兽,能兴风作浪,这里用来比喻引起灾害的力量。
  • 变化:指发生异变。
  • 怒蹙山巅:愤怒地耸起山巅。蹙,皱,这里指耸起。
  • 压州境:压迫着州境。
  • 山灵吐怪:指山中的精灵吐出怪异之气。
  • 助豪强:帮助那些强横的势力。
  • 地轴:指地球的自转轴,这里指地壳。
  • 狂推如转梗:疯狂地推移,就像转动草木一样。梗,植物的枝茎。
  • 盘龙七社:地名,具体地点不详。
  • 卵覆巢倾:比喻整体覆灭,无一幸免。
  • 伸臂猛:伸出臂膀奋力抵抗。
  • 神羊岭:山名,具体地点不详。
  • 罅(xià):裂缝。
  • 井:这里形容裂缝的深。
  • 惴惴(zhuì zhuì):忧惧不安的样子。
  • 还逞:再次逞凶。
  • 岸谷复颠移:指山河再次发生颠倒和移动。
  • 鼓铸神功烦禹鼎:希望像大禹铸鼎镇压邪物一样,用神力来巩固山河。禹鼎,传说中大禹铸造的九鼎,象征着国家政权。

少华山讲解

这首诗描绘了少华山雄奇壮丽的景色,以及山中潜藏的危机。诗人通过对山势的描写,表达了对山河稳定和人民安宁的期盼。

诗的前四句描写了少华山的自然景观,用“连延”、“翠烟”、“缘云”、“西奔”、“南通”等词语,生动地展现了山势的雄伟和连绵不绝。

中间部分,诗人笔锋一转,描写了山中潜藏的危机。用“蛟龙变化”、“怒蹙山巅”、“山灵吐怪”、“地轴狂推”等语,渲染了一种恐怖的气氛,暗示着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的威胁。

后半部分,诗人描写了当地百姓的忧虑和不安,以及对山河稳定的期盼。用“卵覆巢倾”、“惴惴”、“忧疑”等词语,表达了百姓的恐惧和无助。最后,诗人希望像大禹铸鼎镇压邪物一样,用神力来巩固山河,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的祝福。

总而言之,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少华山的自然景观,更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民幸福的期盼,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,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
李廌[宋代]

李廌(zhì)(1059-1109) 北宋文学家。字方叔,号德隅斋,又号齐南先生、太华逸民。汉族,华州(今陕西华县)人。6岁而孤,能发奋自学。少以文为苏轼所知,誉之为有“万人敌”之才。由此成为“苏门六君子”之一。中年应举落第,绝意仕进,定居长社(今河南长葛县),直至去世。文章喜论古今治乱,辨而中理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3a505005df6c0bf0e577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