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昉的诗>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会莫菲睚声亦贡七>

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会莫菲睚声亦贡七,李昉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会莫菲睚声亦贡七全诗,李昉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会莫菲睚声亦贡七古诗,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会莫菲睚声亦贡七翻译,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会莫菲睚声亦贡七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李昉

平生荣遇更谁如,窃位妨贤四纪余。
昔冠北门诸学士,今先南省六尚书。
演纶岂有文章称,调鼎仍惭绩效疏。
弭役销兵恨无策,退朝长是闭门居。

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会莫菲睚声亦贡七译文

我这一生所受的荣华恩遇,还有谁能比得上呢?占据高位妨碍了贤能之士,已经有四十多年了。 当年曾位列北门学士,如今又先后担任了南省的六部尚书。 起草诏书哪里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文章,调和鼎鼐之职也常常惭愧于政绩平平。 消除战事平息兵祸,可惜我没有什么好办法,退朝之后,常常只是闭门独居。

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会莫菲睚声亦贡七注释

  • 昉:李昉,字明远,深州饶阳(今河北饶阳)人,北宋初年宰相、史学家。
  • 荣遇:指所受到的荣耀和恩遇。
  • 窃位妨贤:自谦之词,意为自己占据高位,妨碍了贤能之士得到任用。四纪:四十八年。一纪十二年
  • 北门诸学士:指唐朝翰林学士,因翰林院在禁中北门而得名。李昉曾任翰林学士。
  • 南省:指尚书省。
  • 六尚书:尚书省下辖吏、户、礼、兵、刑、工六部,每部设尚书一人。李昉曾历任六部尚书。
  • 演纶:起草诏书。纶,指皇帝的诏书。
  • 调鼎:宰相之职,比喻治理国家。
  • 绩效疏:政绩平平,不够显著。
  • 弭役销兵:停止战事,消除兵祸。弭,停止。役,指战事。销,消除。
  • 退朝:指官员结束朝会,退回私宅。

昉著灸数朝废吟累日继披佳会莫菲睚声亦贡七讲解

这首诗是李昉晚年所作,表达了他对自己一生功过的反思和感慨。

诗的前两句“平生荣遇更谁如,窃位妨贤四纪余”,诗人回顾自己一生所受的荣华恩遇,感叹自己身居高位,却未能充分发挥才能,甚至妨碍了贤能之士的任用。这是一种自谦和反思,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价值的怀疑。

中间四句“昔冠北门诸学士,今先南省六尚书。演纶岂有文章称,调鼎仍惭绩效疏”,诗人回顾自己曾经的经历和担任的职务,从翰林学士到六部尚书,位高权重。然而,诗人却认为自己在起草诏书方面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文章,在治理国家方面也常常惭愧于政绩平平。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怀疑和对现实的无奈。

最后两句“弭役销兵恨无策,退朝长是闭门居”,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为国家做出更大贡献的愿望,希望能消除战事,平息兵祸,但却苦于没有好的办法。退朝之后,诗人常常只是闭门独居,这既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无奈,也是对现实的失望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语言朴实,情感真挚,表达了诗人晚年对自己一生功过的反思和感慨,以及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。诗中既有自谦和反思,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,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。

李昉[宋代]

李昉(925年-996年2月22日),字明远,汉族,深州饶阳(今河北饶阳县)人,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、文学家。后汉乾佑年间(948年)进士。累官至右拾遗、集贤殿修撰。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、翰林学士。宋初为中书舍人。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、平章事。以特进、司空致仕,至道二年(996年)卒,年七十二,赠司徒,谥文正。李昉效法白居易诗风,为“白体诗”代表人物之一。典诰命共三十余年,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(《太平御览》、《文苑英华》、《太平广记》),有文集五十卷,今已佚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027f463c7dc45cab2ffe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