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沧的诗>边思>

边思,刘沧边思全诗,刘沧边思古诗,边思翻译,边思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刘沧

汉将边方背辘轳,受降城北是单于。
黄河晚冻雪风急,野火远烧山木枯。
偷号甲兵冲塞色,衔枚战马踏寒芜。
蛾眉一没空留怨,青冢月明啼夜乌。

边思译文

汉朝将领远离家乡推着辘轳采水的妻子,驻守在受降城北与单于对峙。 黄河到了晚上才开始结冰,风雪交加,寒冷而猛烈。 原野上的火远远地燃烧着,山上的树木都已枯萎。 士兵们偷偷地吹响号角,铠甲兵器闪耀着边塞的颜色。 战士们衔枚疾走,战马在寒冷的荒草地上奔驰。 美丽的女子一旦死去,空留下无尽的怨恨。 月光照耀着青冢,夜乌在坟墓边凄厉地啼叫。

边思注释

  • 边思:边塞情思。
  • 汉将:指汉朝的将领。这里泛指戍守边疆的将士。
  • 边方:边疆。
  • 辘轳:汲水用具。这里代指家乡的妻子。
  • 受降城:古代边塞城市名,多为接受投降的地方。
  • 单于:古代匈奴等民族的君主称号,这里代指敌方。
  • 晚冻:到了晚上才开始结冰。
  • :号角。
  • 甲兵:铠甲和兵器,这里代指军队。
  • 塞色:边塞的景象。
  • 衔枚:古代行军时,为了防止士兵喧哗,让他们口中衔着枚(一种防止说话的工具)。
  • 寒芜:寒冷的荒草。
  • 蛾眉:指美丽的女子。这里代指死去的女子。
  • 青冢:坟墓。相传王昭君死后葬于北方,坟墓常青,故称。这里泛指埋葬死者的坟墓。
  • 啼夜乌:夜晚啼叫的乌鸦,象征着悲伤和凄凉。

边思讲解

这首诗描绘了边塞战争的残酷和将士的思乡之情,以及对战争中牺牲者的哀悼。

首联写战争的地点和对峙的双方,将士远离家乡,与敌对势力对峙,暗示了战争的长期性和艰苦性。颔联描写了边塞的恶劣环境,黄河晚冻,风雪交加,野火焚烧,山木枯萎,渲染了边塞的荒凉和残酷。颈联描写了战争的紧张气氛,士兵们偷偷地吹响号角,战马在寒冷的荒草地上奔驰,准备战斗。尾联表达了对战争中牺牲者的哀悼和对和平的渴望,美丽的女子一旦死去,空留下无尽的怨恨,月光照耀着青冢,夜乌在坟墓边凄厉地啼叫,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。

全诗语言精炼,意象鲜明,通过对边塞环境和战争场面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渴望,也表达了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和对战争中牺牲者的哀悼。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,如对比、衬托等,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。例如,用“蛾眉”的美丽与“一没”的死亡形成对比,突出了战争的残酷;用“青冢月明”的凄美景象来衬托夜乌的悲鸣,渲染了悲凉的气氛。

刘沧[唐代]

刘沧(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),字蕴灵,汶阳(今山东宁阳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比杜牧、许浑年辈略晚,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。体貌魁梧,尚气节,善饮酒,好谈古今,令人终日倾听不倦。公元854年(大中八年),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。调华原尉,迁龙门令。沧著有诗集一卷(《新唐书艺文志》)传于世。 刘沧为公元854年(宣宗大中八年)进士。据 《唐才子传》,刘沧屡举进士不第,得第时已白发苍苍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f5966a60839050c17905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