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沧的诗>秋日过昭陵>

秋日过昭陵,刘沧秋日过昭陵全诗,刘沧秋日过昭陵古诗,秋日过昭陵翻译,秋日过昭陵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刘沧

寝庙徒悲剑与冠,翠华龙驭杳漫漫。
原分山势入空塞,地匝松阴出晚寒。
上界鼎成云缥缈,西陵舞罢泪阑干。
那堪独立斜阳里,碧落秋光烟树残。

秋日过昭陵译文

空留下昭陵的寝庙,徒然让人悲叹陪葬的剑与冠。皇帝的仪仗早已远去,龙车也消失在茫茫的岁月之中。陵园的山势仿佛融入了空旷的边塞,苍松翠柏环绕陵墓,傍晚时分更显寒意。传说中,上界的仙鼎已经炼成,云雾缭绕,难以寻觅。当年西陵歌舞升平,如今舞榭歌台早已不在,只留下令人伤心的泪水。我怎能独自站立在这夕阳西下的时刻?碧蓝的天空下,秋日的光辉笼罩着残烟衰树,一片萧瑟。

秋日过昭陵注释

  • 昭陵: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,位于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。
  • 寝庙:帝王陵墓中的祭祀场所。
  • 剑与冠:指唐太宗生前所用的物品,死后作为陪葬品。这里代指唐太宗。
  • 翠华龙驭:皇帝的仪仗和车驾。翠华,用翠羽装饰的仪仗。龙驭,皇帝乘坐的车。
  • 杳漫漫:遥远而漫长的样子,形容时间流逝。
  • 原分山势入空塞:陵园的山势与空旷的边塞相连,形容昭陵地势开阔。
  • 地匝松阴出晚寒:陵园四周遍布松树,傍晚时分更觉寒冷。匝,环绕。
  • 上界鼎成云缥缈:传说中,仙人炼丹成仙后会驾云而去。这里借指唐太宗升天。鼎成,指炼丹成功。
  • 西陵舞罢泪阑干:西陵,指唐玄宗时杨贵妃的墓地。唐玄宗曾在西陵为杨贵妃歌舞,这里泛指昔日的繁华景象。阑干,泪流满面的样子。
  • 那堪:怎能忍受。
  • 碧落:指天空。
  • 秋光烟树残:秋日的光辉笼罩着残烟衰树,一片萧瑟景象。

秋日过昭陵讲解

这首诗是作者秋日谒昭陵所作,表达了对唐太宗的凭吊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。诗中既有对昭陵雄伟气势的描写,也有对昔日繁华景象的追忆,更有对物是人非的伤感。

首联从昭陵的寝庙入手,点明凭吊的对象。诗人看到的是空留下来的寝庙和陪葬的物品,这引发了对唐太宗的追思。“徒悲”二字,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惋惜之情。

颔联描写昭陵的地理环境。陵园的山势与空旷的边塞相连,四周遍布苍松翠柏,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。这里既是对昭陵气势的描写,也是对唐太宗功业的赞颂。

颈联则将视线转向虚无缥缈的仙界,借用传说中的仙人炼丹成仙的情景,表达了对唐太宗的追思之情。同时,诗人又联想到唐玄宗时杨贵妃的故事,用“西陵舞罢泪阑干”一句,暗示了昔日的繁华景象早已不在,只留下令人伤心的泪水。

尾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。诗人独自站在夕阳西下的昭陵前,看到的是碧蓝的天空下,秋日的光辉笼罩着残烟衰树,一片萧瑟景象。这景象与诗人内心的伤感之情相互映衬,更显出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奈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语言精炼,意境深远,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。诗中既有对唐太宗的赞美,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感慨,更有对人生的无奈,具有很强的感染力。

刘沧[唐代]

刘沧(约公元八六七年前后在世),字蕴灵,汶阳(今山东宁阳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比杜牧、许浑年辈略晚,约唐懿宗咸通中前后在世。体貌魁梧,尚气节,善饮酒,好谈古今,令人终日倾听不倦。公元854年(大中八年),刘沧与李频同榜登进士第。调华原尉,迁龙门令。沧著有诗集一卷(《新唐书艺文志》)传于世。 刘沧为公元854年(宣宗大中八年)进士。据 《唐才子传》,刘沧屡举进士不第,得第时已白发苍苍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78fc9c5a10eb05a68b2f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