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溥的诗>送夏公瑾还吴>

送夏公瑾还吴,刘溥送夏公瑾还吴全诗,刘溥送夏公瑾还吴古诗,送夏公瑾还吴翻译,送夏公瑾还吴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] 刘溥

愁结望冰消,冰消愁转结。
不见乡人来,翻与乡人别。
叵耐东风又弄寒,杨柳长条乱吹折。
一壶旋买金台春,难洗行人衣上尘。
粮车刍载拥官道,歧路复歧愁杀人。
念昔君官考功部,仙才不负亲题柱。
谁知造物如小儿,疋马云中枉高步。
去年上皇北狩回,诏书复用贾生才。
身轻已得释重负,遥指庭闱归去来。
归去来,不可留。
腰间宝带悬吴钩,故园山水今复游。
竹舆青舫诗酒俦,请君莫忘皇恩优。
边城米贵人不饱,征戍未知何日休。

送夏公瑾还吴译文

忧愁像冰一样凝结,盼望它消融,冰消融了,忧愁却又重新凝结。没有见到家乡来的人,反而要与家乡人分别。最令人难耐的是东风又带来寒意,杨柳长长的枝条被吹得杂乱折断。匆忙买来一壶金台春酒,却难以洗去行人衣上的尘土。运粮的车队拥堵在官道上,岔路又多又复杂,真是愁死人。

想当年您在考功部任职,卓越的才能没有辜负当年亲自在柱子上题名。谁知造物弄人像小孩子一样,让您骑着马在云中白白地走了这一趟。去年太上皇从北方回来,朝廷又下诏书重新启用贾谊这样的人才。您如今身轻如燕,已经卸下了重担,遥望家中的妻儿,可以归去了。

回去吧,不可久留。腰间佩戴着吴钩宝刀,故乡的山水如今可以重新游览。坐着竹轿,乘着轻舟,与诗友酒友相聚,请您不要忘记皇上的恩典。边境城池米价昂贵,百姓吃不饱饭,征战何时才能停止,还不得而知。

送夏公瑾还吴注释

  • 夏公瑾:作者的朋友,即将返回吴地(今江苏一带)。
  • 冰消愁转结:形容愁绪挥之不去,如同冰雪消融后再次凝结。
  • 乡人:指家乡来的人。
  • 叵耐:最难忍受。
  • 金台春:酒名。
  • 考功部:官职名,掌管考核官员功绩的部门。
  • 亲题柱:指亲自在柱子上题名,形容才能得到赏识。
  • 造物:指天意,命运。
  • 疋马:一匹马,形容官小职微。
  • 上皇:指退位的皇帝。
  • 北狩:皇帝被俘虏到北方。
  • 贾生:指西汉时的贾谊,有才华但命运坎坷。
  • 释重负:卸下重担,比喻摆脱了官场的束缚。
  • 庭闱:指家中的妻儿。
  • 吴钩:吴地出产的宝刀。
  • 竹舆青舫:竹轿和轻舟,指代舒适的交通工具。
  • 诗酒俦:指诗友和酒友。
  • 皇恩优:皇上的恩典优厚。
  • 征戍:指戍守边疆的士兵。

送夏公瑾还吴讲解

这首诗是刘溥送别友人夏公瑾返回吴地时所作。全诗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,以及对友人命运的感慨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,如边境百姓的困苦和战争的持续。

诗歌开头几句,用“冰消愁转结”来形容愁绪挥之不去,突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心情。接着,诗人描写了友人仕途的坎坷,先是赞扬友人有才能,后又感叹造物弄人,让友人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。

诗歌后半部分,诗人劝慰友人不必留恋官场,可以回到故乡游山玩水,与诗友酒友相聚。同时,诗人也提醒友人不要忘记皇上的恩典。最后,诗人又表达了对边境百姓的担忧和对战争何时结束的疑问,反映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。

全诗语言流畅自然,情感真挚,既有送别友人的不舍之情,又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,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较高的送别诗。诗中运用了对比、比喻等修辞手法,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,富有感染力。

刘溥[]

苏州府长洲人,字原博。祖、父皆以医得官。宣德初,以善医授惠州局副使。后调太医院吏目。博通经史,精天文律历之学,亦善画工诗,与晏铎、王淮、汤胤绩、苏平、邹亮、蒋忠等号“景泰十才子”,常被推为盟主。有《草窗集》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f582c58a64fb436fd110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