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罗公升的诗>见远亭次韵>

见远亭次韵,罗公升见远亭次韵全诗,罗公升见远亭次韵古诗,见远亭次韵翻译,见远亭次韵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罗公升

望中无处觅尘嚣,只有诗人度名桥。
万里龙鳞归雪屋,千山羊角下风条。
斜阳尽处青山小,飞鸟行中碧树遥。
更把新吟作三绝,不妨东国使人描。

见远亭次韵译文

放眼望去,哪里都找不到尘世的喧嚣,只有诗人漫步在这著名的桥上。极目远眺,连绵山脉如龙的鳞片覆盖着白雪,像是回到了冰雪的家园;无数山峰的树木枝条在风中摇曳,好像羊角一般向下弯曲。夕阳西下,远处的青山显得越发渺小;飞鸟在空中穿行,碧绿的树木显得格外遥远。更要把这新创作的诗歌写成精妙绝伦的作品,即便让东方国家的画师来描绘也无妨。

见远亭次韵注释

  • 见远亭:亭名,表明诗歌创作的地点。
  • 次韵:依照原诗的韵脚来和诗。
  • 尘嚣:尘世的喧嚣,指繁杂扰攘的景象。
  • 度:走过,经过。
  • 名桥:著名的桥梁。
  • 龙鳞:形容山脉连绵起伏,覆盖着白雪的样子。
  • 雪屋:指被白雪覆盖的山峦,如冰雪构筑的房屋。
  • 羊角:形容树木枝条弯曲的形状。
  • 风条:被风吹动的树枝。
  • 三绝:指诗、书、画俱佳,这里指诗歌写得非常精妙。
  • 东国:指东方国家,这里泛指外国。
  • 使人描:即使让别人来描绘。

见远亭次韵讲解

这首诗是罗公升在见远亭所作,并依照原诗的韵脚所写的一首和诗。诗人站在见远亭上,放眼远眺,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,表达了自己远离尘嚣、寄情山水的旷达情怀。

首联点明地点和心境。“望中无处觅尘嚣,只有诗人度名桥”,诗人极目远望,看到的不是尘世的喧嚣,而是诗人自己在这座著名的桥上漫步,暗示了诗人远离尘嚣,追求宁静的心境。

颔联描写远景。“万里龙鳞归雪屋,千山羊角下风条”,诗人用“龙鳞”形容连绵起伏的山脉,覆盖着白雪,像是回到了冰雪的家园;用“羊角”形容被风吹弯的树枝,生动形象,气势磅礴。

颈联描写近景。“斜阳尽处青山小,飞鸟行中碧树遥”,夕阳西下,远处的青山显得越发渺小;飞鸟在空中穿行,碧绿的树木显得格外遥远,一远一近,一动一静,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。

尾联表达诗人的自信。“更把新吟作三绝,不妨东国使人描”,诗人对自己新创作的诗歌充满自信,认为可以写成精妙绝伦的作品,即使让东方国家的画师来描绘也无妨,表现了诗人豪迈的气概。

全诗意境开阔,语言精炼,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,如比喻、拟人等,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。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,也有对诗人情感的抒发,情景交融,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。

罗公升[宋代]

罗公升,字时翁,一字沧洲,永丰(今属江西)人。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。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,兵败被执,不食死。宋亡,倾资北游燕、赵,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,不果。回乡隐居以终。有《无名集》、《还山稿》、《抗尘集》、《痴业集》、《北行卷》等,后人合为《沧洲集》五卷。事见本集附录刘辰翁《宋贞士罗沧洲先生诗叙》,清同治《永丰县志》卷二四有传。罗公升诗,以清金氏文瑞楼钞《宋人小集六十八种·宋贞士罗沧洲先生集》为底本,校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·宋百家诗存·沧洲集》(简称四库本)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abf0905872e2d4d83de0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