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稻中秋熟,珠玑碗面浮。
已谙藜藿味,敢作稻粱谋。
农业年年减,官征日日稠。
凭谁寄焦饭,少慰倚门忧。
大家都搜:
尝稻译文
楚地的稻谷在中秋时节成熟,晶莹饱满的米粒在碗中像珍珠一样泛着光泽。 我已经习惯了粗茶淡饭的滋味,又怎敢奢求能有稻粱这样的好饭食呢? 连年农业歉收,赋税却一天比一天繁重。 真希望有人能送来一些焦饭,稍稍安慰那些倚门盼望亲人归来的忧愁母亲。
尝稻注释
尝稻讲解
这首诗是罗公升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创作的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。全诗语言朴实,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现实。
首联描写了稻谷丰收的景象,然而这种丰收只是表面的,与下文的“农业年年减”形成鲜明对比,暗示了丰收景象背后的虚假。
颔联表达了诗人安于现状,不敢奢求富足生活的无奈。诗人长期过着清贫的生活,已经习惯了粗茶淡饭,即使有好的食物,也不敢去想,反映出当时社会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。
颈联是全诗的转折,直接揭露了社会矛盾:农业连年歉收,官府却加重赋税。这“减”与“稠”的对比,深刻揭示了官府对百姓的剥削。
尾联表达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关切和同情。诗人希望有人能够送去一些焦饭,以此来安慰那些忧心忡忡、倚门盼望亲人归来的母亲。这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慰藉,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关怀。
全诗通过对稻谷、食物、赋税等具体意象的描写,展现了当时农民生活的困苦和对未来的迷茫,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。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,而是通过客观的描写,让读者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现实,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。
诗词大全
别人正在查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aa9b893c17438c6b31ef.html
联系邮箱: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