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德裕的诗>春日独坐思归>

春日独坐思归,李德裕春日独坐思归全诗,李德裕春日独坐思归古诗,春日独坐思归翻译,春日独坐思归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德裕

壮龄心已尽,孤赏意犹存。
岂望图麟阁,惟思卧鹿门。
无谋堪适野,何力可拘原。
只有容身去,幽山自灌园。

春日独坐思归译文

正当壮年,心志却已衰竭,独自欣赏美景,兴致依然存在。 哪里还敢奢望功成名就,画像悬挂在麒麟阁上,只想着隐居鹿门山。 没有什么计谋可以适应田野生活,也没有什么能力可以约束原野。 只有安身隐退而去,在幽深的山中自己灌溉菜园。

春日独坐思归注释

  • 壮龄:壮年。
  • 心已尽:指心灰意冷,壮志消磨。
  • 孤赏:独自欣赏。
  • 意犹存:兴致依然存在。
  • 岂望:哪里还敢希望。
  • 图麟阁:麒麟阁,汉宣帝时在麒麟阁绘功臣画像,后世用以指代功名。
  • 惟思:只想着。
  • 卧鹿门:指隐居鹿门山。鹿门山,在今湖北襄阳东南,是唐代著名隐士孟浩然隐居的地方。
  • 无谋:没有计谋。
  • 堪适野:可以适应田野生活。
  • 何力:没有能力。
  • 可拘原:可以约束原野。拘,约束,治理。原,指田野。
  • 只有:唯有,只好。
  • 容身:安身。
  • 幽山:幽深的山。
  • 灌园:灌溉菜园,指隐居生活。

春日独坐思归讲解

这首诗是李德裕被贬谪后所作,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,心灰意冷,渴望归隐的心情。

首联“壮龄心已尽,孤赏意犹存”,诗人开篇点明自己的处境:正值壮年,但心志已经衰退,虽然独自欣赏美景,兴致还在,但也难掩内心的失落。

颔联“岂望图麟阁,惟思卧鹿门”,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。诗人自知已经没有机会名垂青史,被画像悬挂在麒麟阁上,只想着像孟浩然一样隐居鹿门山,过着清静的生活。

颈联“无谋堪适野,何力可拘原”,诗人进一步剖析自己不适合官场的原因:没有计谋可以适应田野生活,也没有能力治理地方。这两句反衬了诗人对于政治的失望,以及对于自身才能的否定。

尾联“只有容身去,幽山自灌园”,诗人最终决定隐退山林,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。诗人不再追求功名利禄,只求在幽静的山中安身立命,灌溉菜园,享受田园之乐。

全诗语言朴实,情感真挚,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奈和渴望归隐的心情。诗中运用了对比、反衬等手法,使诗意更加深刻。例如,将“图麟阁”与“卧鹿门”对比,将“无谋堪适野”与“何力可拘原”对比,都突出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。

李德裕[唐代]

李德裕(787—849),字文饶,唐代赵郡赞皇(今河北赞皇县)人,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。唐文宗时,受李宗闵、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,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。太和七年,入相,复遭奸臣郑注、李训等人排斥,左迁。唐武宗即位后,李德裕再度入相,执政期间外平回鹘、内定昭义、裁汰冗官、协助武宗灭佛,功绩显赫。会昌四年八月,进封太尉、赵国公。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。后唐宣宗即位,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,五贬为崖州司户。李德裕两度为相,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,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,两次为相7年3个月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930ce07a9c67519b96c6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