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德裕的诗>访韦楚老不遇>

访韦楚老不遇,李德裕访韦楚老不遇全诗,李德裕访韦楚老不遇古诗,访韦楚老不遇翻译,访韦楚老不遇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德裕

昔日征黄绮,余惭在凤池。
今来招隐士,恨不见琼枝。

访韦楚老不遇译文

往昔我奉命征召“商山四皓”般的贤才时,深感自己身居高位,才德不足。如今特来拜访隐士韦楚老,却遗憾未能见到他如玉树般高洁的身影。

访韦楚老不遇注释

  • 韦楚老:唐代隐士,生平不详。李德裕曾任浙西观察使,可能在此期间欲征召韦楚老。
  • 黄绮:指“商山四皓”,秦末汉初隐居商山的四位贤士,分别是东园公、绮里季、夏黄公、甪里先生。汉高祖刘邦曾想请他们出山,他们不应。
  • 凤池:指中书省。唐代中书省设在皇宫内的凤池旁边,故以“凤池”代指中书省,也代指朝廷高位。李德裕曾任中书侍郎。
  • 琼枝:美玉做成的树枝,比喻高洁的人品。这里指韦楚老。
  • 征:征召,皇帝或朝廷召人做官。
  • 招:拜访,寻访。
  • 余惭:我惭愧。余,我。

访韦楚老不遇讲解

这首诗是李德裕拜访隐士韦楚老未遇时所作。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韦楚老高洁品格的敬慕,以及未能见到他的遗憾之情。

首联“昔日征黄绮,余惭在凤池”回顾往事,当年朝廷征召像“商山四皓”那样的贤才时,作者身居要职,却感到自己才德不足,深感惭愧。这既是对自身的一种反思,也衬托出隐士的高洁。

颔联“今来招隐士,恨不见琼枝”转入正题,表明此次前来的目的是为了拜访隐士韦楚老,表达了未能见到他的深深遗憾。“琼枝”比喻韦楚老高洁的人品,更显其不同流俗。

全诗语言含蓄,情感真挚。作者以“黄绮”比隐士,以“凤池”比官位,以“琼枝”比韦楚老,用典贴切,形象生动。通过今昔对比,更突出了隐士的高洁品格,也表达了作者对隐逸之风的向往和对韦楚老的敬佩之情。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,却也体现了作者的谦逊和对贤才的尊重。

李德裕[唐代]

李德裕(787—849),字文饶,唐代赵郡赞皇(今河北赞皇县)人,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。唐文宗时,受李宗闵、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,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。太和七年,入相,复遭奸臣郑注、李训等人排斥,左迁。唐武宗即位后,李德裕再度入相,执政期间外平回鹘、内定昭义、裁汰冗官、协助武宗灭佛,功绩显赫。会昌四年八月,进封太尉、赵国公。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。后唐宣宗即位,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,五贬为崖州司户。李德裕两度为相,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,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,两次为相7年3个月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f17874494e575036391b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