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德裕的诗>忆茗芽>

忆茗芽,李德裕忆茗芽全诗,李德裕忆茗芽古诗,忆茗芽翻译,忆茗芽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德裕

谷中春日暖,渐忆掇茶英。
欲及清明火,能销醉客酲。
松花飘鼎泛,兰气入瓯轻。
饮罢闲无事,扪萝溪上行。

忆茗芽译文

山谷里春日渐暖,令人渐渐想起采摘茶芽的事情。想赶在清明节前用文火焙制茶叶,这茶能够解除醉酒后的昏沉。

松花飘落在茶鼎中,茶汤上泛着金黄;兰花的香气融入茶碗,使得茶味更加清醇。饮完茶后悠闲无事,便攀援着藤萝在溪边漫步。

忆茗芽注释

  • 茗芽:指茶树的嫩芽,是制茶的上好原料。
  • 掇:拾取,采摘。
  • 清明火:指清明节前焙茶所用的文火。古人认为清明前的茶叶品质最佳,且此时用火较为温和。
  • 酲(chéng):醉酒后神志不清的状态。
  • 松花:松树的花粉。
  • 鼎:古代煮食物的器物,这里指煮茶的器具。
  • 泛:漂浮,漂动。
  • 瓯(ōu):小碗,茶碗。
  • 扪(mén):用手抚摸,这里指攀援。
  • 萝:藤萝,一种蔓生植物。

忆茗芽讲解

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忆及采茶、制茶、品茶以及茶后漫步山林的悠闲生活,表达了诗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清雅茶道的喜爱。

首联点明时节和忆茶。“谷中春日暖”,交代了时间是春日,地点在山谷之中,气候温暖宜人。“渐忆掇茶英”,表明诗人忆起了采摘茶叶的事情,一个“渐”字,说明这种忆起是随着春日渐暖而慢慢产生的。

颔联写制茶的意图和功效。“欲及清明火,能销醉客酲”,诗人想赶在清明节前用文火焙制茶叶,因为清明前的茶叶品质最佳。诗人认为,这种茶能够解除醉酒后的昏沉,说明了茶叶的醒酒功效。

颈联描绘了品茶的场景。“松花飘鼎泛,兰气入瓯轻”,松花飘落在茶鼎中,使得茶汤上泛着金黄,兰花的香气融入茶碗,使得茶味更加清醇。这两句从视觉和嗅觉两个方面,写出了茶汤的色香味,营造了一种清雅的品茶氛围。

尾联写茶后的悠闲。“饮罢闲无事,扪萝溪上行”,饮完茶后诗人悠闲无事,便攀援着藤萝在溪边漫步。这两句写出了诗人茶后的悠闲自在,也表达了诗人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喜爱。

全诗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清幽淡雅,将采茶、制茶、品茶以及茶后漫步山林等活动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表达了诗人对清雅茶道和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。诗中“清明火”、“松花飘鼎”、“兰气入瓯”等意象,更增添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。

李德裕[唐代]

李德裕(787—849),字文饶,唐代赵郡赞皇(今河北赞皇县)人,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。唐文宗时,受李宗闵、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,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。太和七年,入相,复遭奸臣郑注、李训等人排斥,左迁。唐武宗即位后,李德裕再度入相,执政期间外平回鹘、内定昭义、裁汰冗官、协助武宗灭佛,功绩显赫。会昌四年八月,进封太尉、赵国公。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。后唐宣宗即位,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,五贬为崖州司户。李德裕两度为相,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,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,两次为相7年3个月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0bf7d7860cee5374a147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