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德裕的诗>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。东谿>

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。东谿,李德裕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。东谿全诗,李德裕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。东谿古诗,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。东谿翻译,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。东谿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德裕

近蓄东谿水,悠悠起渌波。
彩鸳留不去,芳草日应多。
夹岸生奇筱,缘岩覆女萝。
兰桡思无限,为感濯缨歌。

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。东谿译文

靠近蓄积的东溪水,缓缓流动,泛起碧绿的波纹。美丽的鸳鸯留恋不去,溪边的芳草想必一天比一天繁茂。两岸生长着奇异的细竹,沿着岩石覆盖着茂盛的女萝。荡着兰桡,思绪无限,是因为被那洗濯缨帽的歌声所感动。

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。东谿注释

  • 春暮:春季的末尾。
  • 思平泉:思念平泉庄园。平泉,指唐代宰相李德裕在洛阳的庄园,以风景优美而闻名。
  • 东谿:指平泉庄园内的东溪。
  • 渌波:碧绿的波纹。
  • 彩鸳:色彩艳丽的鸳鸯。
  • 奇筱:奇异的细竹。筱,细竹。
  • 女萝:一种蔓生的植物,也叫松萝。
  • 兰桡:装饰华丽的船桨。桡,船桨。
  • 濯缨歌:指《沧浪歌》,相传孔子所作,歌中表达了隐逸的情怀。“沧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缨;沧浪之水浊兮,可以濯我足。”

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。东谿讲解

这首诗是《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》中的一首,描写了李德裕在春末时节思念平泉庄园的情景。诗人通过对东溪景物的细致描写,表达了对平泉山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。

首联“近蓄东谿水,悠悠起渌波”,点明了描写的对象——东溪水,并用“悠悠”和“渌波”两个词语,描绘了溪水的动态和颜色,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。

颔联“彩鸳留不去,芳草日应多”,通过对鸳鸯和芳草的描写,进一步烘托了东溪的美丽景色。鸳鸯是美丽的鸟类,它们留恋不去,说明东溪的环境非常优美;芳草一天比一天繁茂,也暗示着春天的生机勃勃。

颈联“夹岸生奇筱,缘岩覆女萝”,描写了东溪两岸的植物,奇筱和女萝都是具有特色的植物,它们的生长,不仅丰富了东溪的景色,也增加了诗的意境。

尾联“兰桡思无限,为感濯缨歌”,点明了诗人思念平泉的原因。诗人荡着兰桡,思绪无限,是因为被《沧浪歌》所表达的隐逸情怀所感动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,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。

总的来说,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优美,表达了诗人对平泉山水的喜爱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。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,如动静结合、虚实结合等,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,富有感染力。

李德裕[唐代]

李德裕(787—849),字文饶,唐代赵郡赞皇(今河北赞皇县)人,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。唐文宗时,受李宗闵、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,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。太和七年,入相,复遭奸臣郑注、李训等人排斥,左迁。唐武宗即位后,李德裕再度入相,执政期间外平回鹘、内定昭义、裁汰冗官、协助武宗灭佛,功绩显赫。会昌四年八月,进封太尉、赵国公。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。后唐宣宗即位,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,五贬为崖州司户。李德裕两度为相,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,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,两次为相7年3个月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c379fac8e4bd4acb688b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