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吕祖谦的诗>和虞仲逸初夏怀黄岩村居>

和虞仲逸初夏怀黄岩村居,吕祖谦和虞仲逸初夏怀黄岩村居全诗,吕祖谦和虞仲逸初夏怀黄岩村居古诗,和虞仲逸初夏怀黄岩村居翻译,和虞仲逸初夏怀黄岩村居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吕祖谦

几曲江村雨外明,钓矶渔屋入新晴。
参天乔木浅深绿,盖水圆荷先后生。
归梦每烦春鸟唤,故林可忍晓猿惊。
功成共祖东门道,不负溪山旧主盟。

和虞仲逸初夏怀黄岩村居译文

弯弯曲曲的江边村落,经过雨水的洗涤后显得格外明亮,钓鱼的石矶和渔民的房舍都沐浴在初晴的阳光之中。高大的树木,颜色有深有浅,一片浓绿,覆盖水面的荷叶,有的已经舒展开来,有的则含苞待放。归隐的念头总是被春天的鸟儿唤起,故乡的山林怎么忍受得了清晨猿猴的惊叫声呢?功成名就之后,我们一起回到东门外的故乡,不辜负当初与溪山定下的隐居盟约。

和虞仲逸初夏怀黄岩村居注释

  • 虞仲逸: 吕祖谦的朋友,具体生平不详。
  • 钓矶: 钓鱼的石矶。矶,水边突出的石头。
  • 乔木: 高大的树木。
  • 盖水: 覆盖水面。
  • 春鸟唤: 春天的鸟儿鸣叫,这里指鸟鸣唤起归隐的念头。
  • 故林: 指故乡的山林。
  • 晓猿惊: 清晨猿猴的惊叫声。这里指山林中的猿猴让人感到不安。
  • 功成: 功业成就。
  • 东门道: 东门外的道路,指作者和朋友的家乡。
  • 旧主盟: 过去的盟约,指当初与溪山定下的隐居盟约。

和虞仲逸初夏怀黄岩村居讲解

这首诗是吕祖谦写给朋友虞仲逸的,表达了作者渴望功成身退,归隐田园的愿望。

首联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江村景色,明媚清新。“雨外明”点明时间,经过雨水的冲刷,一切都显得格外明亮。“入新晴”则描绘了阳光照耀下的景物,生机勃勃。钓矶渔屋是江村的典型景物,也暗示了作者向往的田园生活。

颔联描写了江村的植物景象,色彩丰富,生机盎然。“参天乔木浅深绿”写出了树木的高大和颜色的层次感,富有立体感。“盖水圆荷先后生”则写出了荷叶的生长状态,有的已经舒展开来,有的则含苞待放,充满生机。

颈联则表达了作者的归隐之情。“归梦每烦春鸟唤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念头经常被春天的鸟鸣唤起,可见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。“故林可忍晓猿惊”则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生活也有所顾虑,猿猴的叫声让人感到不安。这句也暗示了作者内心还有一丝犹豫。

尾联则表达了作者与朋友共同归隐的愿望。“功成共祖东门道”表达了作者希望功成名就之后,与朋友一起回到家乡。“不负溪山旧主盟”则表达了作者不辜负当初与溪山定下的隐居盟约的决心。

全诗语言清新自然,描绘了美丽的江村景色,表达了作者渴望归隐田园的愿望,也反映了作者对仕途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。诗中既有对田园风光的赞美,也有对现实的思考,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情感。

吕祖谦[宋代]

吕祖谦(1137年4月9日—1181年9月9日),字伯恭,世称“东莱先生”,为与伯祖吕本中相区别,亦有“小东莱先生”之称。婺州(今浙江金华)人,原籍寿州(治今安徽凤台)。南宋著名理学家、文学家,出身“东莱吕氏”,为吕夷简六世孙、吕大器之子。淳熙八年(1181年)卒,年四十五。宋宁宗时,追谥“成”。嘉熙二年(1238年),改谥“忠亮”。吕祖谦博学多识,主张明理躬行,学以致用,反对空谈心性,开浙东学派之先声。他所创立的“婺学”(又称“金华学派”),也是当时最具影响的学派,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与朱熹、张栻齐名,并称“东南三贤”。著有《东莱集》、《历代制度详说》、《东莱博议》等,并与朱熹合著《近思录》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84488a84771a15471f24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