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刘埙的诗>惜余春慢(春雨)>

惜余春慢(春雨),刘埙惜余春慢(春雨)全诗,刘埙惜余春慢(春雨)古诗,惜余春慢(春雨)翻译,惜余春慢(春雨)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宋代] 刘埙

玉勒丝鞭,彩旗红索,总向愁中休了。
偏怜景媚,为甚愁浓,都为雨多晴少。
桃杏开到梨花,红印香印,绿平幽沼。
也无饶、红药殿春,更作薄寒清峭。
尘梦里、暗换年华,东风能几,又把一番春老。
莺花过眼,蚕麦当头,朝日浓阴笼晓。
休恨烟林杜鹃,只恨啼鸠,呼云声杳。
到如今,暖霭烘晴,满地绿阴芳草。

惜余春慢(春雨)译文

华丽的马笼头和丝绸马鞭,鲜艳的彩旗和红色的缰绳,这些欢快的景象,都在我的愁绪中停止了。格外怜惜这美好的春景,却为何愁绪如此浓重?都因为连日阴雨,晴朗的日子太少。桃花、杏花相继盛开,直至梨花也开了,红花留下淡淡的香气,绿色的浮萍覆盖了幽静的池沼。再也没有艳丽的芍药来装点春色,更增添了几分轻微的寒冷和清冷的孤寂。

在如梦如幻的生活中,不知不觉地流逝了年华,东风又能吹拂多久呢?又要让这美好的春天渐渐老去。莺歌燕舞的景象转眼即逝,蚕和麦子即将成熟,清晨的阳光和浓浓的绿荫笼罩着大地。不要怨恨烟雾笼罩的树林中啼叫的杜鹃,只恨那啼叫的鸠鸟,呼唤云彩的声音是如此的渺茫。

直到如今,温暖的雾气烘托着晴朗的天空,满地都是绿色的树荫和芬芳的草地。

惜余春慢(春雨)注释

  • 惜余春慢:词牌名。
  • 玉勒:装饰华丽的马笼头。
  • 丝鞭:用丝绸制成的马鞭。
  • 彩旗红索:指游春的盛况。
  • 休了:停止,消散。
  • 景媚:美好的景色。
  • 为甚:为什么。
  • 红印香印:指落花留下的痕迹。
  • 绿平幽沼:绿色的浮萍覆盖了幽静的池沼。
  • 也无饶:再也没有。
  • 红药殿春:芍药在春天殿后开放,指春天即将结束。
  • 薄寒清峭:轻微的寒冷,清冷的孤寂。
  • 尘梦里:在如梦如幻的生活中。
  • 暗换年华:不知不觉地流逝了年华。
  • 东风:春风。
  • 莺花过眼:形容春天美好景色的短暂。
  • 蚕麦当头:蚕和麦子即将成熟,指春末夏初。
  • 朝日浓阴笼晓:清晨的阳光和浓浓的绿荫笼罩着大地。
  • 烟林:烟雾笼罩的树林。
  • 杜鹃:鸟名,叫声凄厉,常被认为是不祥之兆。
  • 啼鸠:啼叫的鸠鸟。鸠,俗称布谷鸟,常在阴雨天鸣叫。
  • 呼云声杳:呼唤云彩的声音是如此的渺茫。
  • 暖霭:温暖的雾气。
  • 烘晴:烘托出晴朗的天空。

惜余春慢(春雨)讲解

这首《惜余春慢》是刘埙描写春雨绵绵、惜春伤春之情的词作。词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末时节的景象,抒发了对时光流逝、青春不再的感伤之情。

上片主要描写春景和伤春之情。词人先写游春的盛况因愁绪而消散,然后转入对春雨连绵的抱怨,认为阴雨天气破坏了美好的春景。桃花、杏花、梨花相继开放,但词人却无心欣赏,反而感到一种淡淡的失落。词人感叹再也没有芍药来装点春天,更添几分寒冷和孤寂。

下片则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和对未来的迷茫。词人感叹年华在不知不觉中流逝,春天即将老去。莺歌燕舞的景象转眼即逝,蚕和麦子即将成熟,暗示着春天即将结束。词人又将怨恨之情转移到啼叫的杜鹃和鸠鸟身上,认为它们带来了不祥之兆。最后,词人笔锋一转,描写雨后初晴的美好景象,但仍然无法摆脱心中的感伤。

全词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优美,将景、情、理融为一体,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。词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,如比喻、拟人、反问等,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。

刘埙[宋代]

刘埙(壎xūn 1240-1319)字起潜,号水云村。学者称水村先生。江西南丰人。南丰著名文人隐士刘镗之侄。宋末元初学者、诗人、评论家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4285a9e9ae76640fceca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