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车诗词>李德裕的诗>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 海石楠>

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 海石楠,李德裕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 海石楠全诗,李德裕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 海石楠古诗,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 海石楠翻译,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 海石楠译文

诗词工具全集 诗词查询

[唐代] 李德裕

昔见历阳山,鸡笼已孤秀。
今看海峤树,翠盖何幽茂。
霰雪讵能侵,烟岚自相揉。
攀条独临憩,况值清阴昼。

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 海石楠译文

往昔曾遥望历阳山,鸡笼山峰孤拔秀丽。如今细看海边石楠树,翠绿树冠多么幽深茂盛。冰雪怎能轻易侵袭它,烟雾山岚自然与它相融。我独自攀着枝条在此休息,何况正值清幽凉爽的白昼。

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 海石楠注释

  • 春暮思平泉杂咏:题目,李德裕晚年被贬谪后追忆往事而作。平泉,李德裕在洛阳的别墅。
  • 海石楠:一种常绿乔木或灌木,耐寒耐旱。
  • 昔:往昔,从前。
  • 历阳山:在今安徽省和县。
  • 鸡笼:指鸡笼山,在历阳。孤秀:孤立而秀美。
  • 海峤(qiáo):海边高地。此处指贬谪之地。
  • 翠盖:翠绿色的树冠,形容树木枝繁叶茂。
  • 幽茂:幽深茂盛。
  • 霰(xiàn)雪:雪珠。
  • 讵(jù)能:怎能。
  • 侵:侵袭。
  • 烟岚:山中的雾气。
  • 揉:揉合,融合。
  • 攀条:攀着树枝。
  • 临憩(qì):在此休息。
  • 况值:何况正值。
  • 清阴昼:清凉阴凉的白昼。

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 海石楠讲解

这首诗是李德裕被贬谪到南方后,看到海石楠而产生的感慨之作。诗人由昔日遥望鸡笼山的孤秀,转到今日细看海石楠的幽茂,对比鲜明。

首联以“昔见”和“今看”领起,点明了时间和地点的变化,也暗示了诗人境遇的变迁。鸡笼山的“孤秀”象征着诗人昔日的清高孤傲,而海石楠的“幽茂”则象征着诗人如今的坚韧不拔。

颔联和颈联描写了海石楠的特点。“霰雪讵能侵,烟岚自相揉”表现了海石楠不畏严寒,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洁品格。这实际上也是诗人自身品格的写照,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仍然坚持操守的决心。

尾联“攀条独临憩,况值清阴昼”则描写了诗人在此休息的情景,表达了诗人对海石楠的喜爱之情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。

全诗语言朴实自然,情感真挚深沉。通过对海石楠的描写,表达了诗人身处逆境仍然坚持操守的高尚情操。诗中既有对昔日的回忆,也有对今日的感慨,将个人命运与自然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,具有深刻的意蕴。

李德裕[唐代]

李德裕(787—849),字文饶,唐代赵郡赞皇(今河北赞皇县)人,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。唐文宗时,受李宗闵、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,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。太和七年,入相,复遭奸臣郑注、李训等人排斥,左迁。唐武宗即位后,李德裕再度入相,执政期间外平回鹘、内定昭义、裁汰冗官、协助武宗灭佛,功绩显赫。会昌四年八月,进封太尉、赵国公。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。后唐宣宗即位,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,五贬为崖州司户。李德裕两度为相,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,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,两次为相7年3个月。 更多

http://shici.puchedu.cn/shici_detail/1cc757fec579244d97ab.html

联系邮箱:

取消